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频繁出现学术不端问题,其中学术期刊是学术失信的高发领域,作者缺乏诚信固然是产生学术不端的种子,作为学术期刊诚信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的编辑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为净化学术环境,本文从分析稿件处理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入手,提出加强编辑道德教育、签订诚信责任书、规范审稿流程、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抽查和审查、建立编辑成长的良好机制等净化学术期刊编辑行为的措施,系统地防范可能出现的编辑学术不端行为,使得学术期刊编辑成为真正的科学“守门人”。  相似文献   

2.
钟国翔 《编辑学报》2023,(3):299-304
以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实践,研讨具体案例,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分析。隐性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易检出、跨语种跨时空抄袭现象频繁、突出的技术指标造假行为、不透明的标识信息、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学术期刊要重视论文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学术文献因科研不端行为或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被玷污的危害性以及学术界目前在处理存在问题与 差错文献方面的不足。通过强调学术期刊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责任和梳理学术期刊的相关经验, 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利用其有利地位维护学术文献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郭娜娜  李宗 《编辑学报》2016,28(2):159-161
简析当前军队院校学术期刊中存在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这些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并从完善学术规范、倡导学术诚信、创新学术评价制度等3方面探讨构建良好学术风气的主要措施.这对于引导军事学术研究者追求军事学术真理、指导军队院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团队创办高质量军事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对作者和学术期刊文责问题的热切关注与讨论。文责到底由谁来负?为规避学术不端行为,还学术研究一片净土,作者和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互相推卸文责,两者的文责应该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学术文献因科研不端行为或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被玷污的危害性以及学术界目前在处理存在问题与差错文献方面的不足.通过强调学术期刊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责任和梳理学术期刊的相关经验,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利用其有利地位维护学术文献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7.
李新根 《编辑学报》2020,32(4):431-434
作者信息造假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其操作手段隐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败坏了学术研究的风气,还可能损害“被署名”作者学术声誉,同时也给发文期刊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遏制和消除作者信息造假行为,学术期刊应坚持以学术质量为稿件录用标准;学术期刊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甄别虚假作者信息;学术期刊应推行论文发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发挥公示预警功能;学术期刊应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论文撤稿制度,发挥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身份的建构关涉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认知和行为方式,是编辑开展学术交往和学术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舶来属性和边缘地位,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身份建构相较其他学术期刊编辑面临更多困境。文章基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个体发展三个层面探讨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建构的价值内涵,并从体育学科危机、学术话语权争议和个体成长迷思三个方面分析其学术身份迷失。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体育学科认同,培养服务学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学术自觉;参与学术话语共建,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个人职业生活,探索独特的学术身份叙事。  相似文献   

9.
徐石勇  叶靖  康锋  杨一舟 《编辑学报》2019,31(4):411-414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期刊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隐蔽”,给学术期刊的正常出版带来了不少困惑。同时,随着全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度重视及零容忍的态度,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一些学术不端的新闻往往很快成为舆论的焦点。以学术期刊《丝绸》为例,对近年来《丝绸》杂志遇到的作者学术不端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并总结针对这些学术不端现象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期刊编辑提供借鉴,进一步纯化学术期刊的出版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晴 《出版科学》2011,19(3):44-48
学术不端行为已由学术界内部问题演变成国际公共话题,引发各界的忧虑和探讨。作为学术生态系统重要环节之一的学术期刊,认识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学术期刊应当加强编辑出版制度建设,如论文版权确认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文稿撤销制度、论文检测识别制度和信息通报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发明与使用,给学术期刊的审稿把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当今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避免和遏制学术不端,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文献检测无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手段的充分利用,促使学术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出版协议学术不端追责功能源于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追责权的民事权利基本法律属性.出版协议可以为学术不端追责权的存在和实施提供合法依据;可以弥补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缺失;可以赋予学术期刊调查取证权;可以形成或获取、固化证据;可以约定双方保留证据的责任,预防法律风险.出版协议还可以对学术期刊的追责活动予以限制,防止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既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使学术期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最近,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助长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期刊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丧失了学术操守,少数学术期刊在稿件录用、增刊出版、稿酬支付等环节存在着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4.
倡导科研诚信 整治学术不端行为若干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芹  单政  刘彤 《今传媒》2011,19(2):100-102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刊物质量和信誉。本文分析了学术不端现象,提出了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举措,以及编辑部在应对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严格把关,提高论文的甄别能力,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净化学术风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瑞芹  单政  刘彤 《报刊之友》2011,(2):100-102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刊物质量和信誉。本文分析了学术不端现象,提出了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举措,以及编辑部在应对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严格把关,提高论文的甄别能力,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净化学术风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既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使学术期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最近,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助长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期刊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丧失了学术操守,少数学术期刊在稿件录用、增刊出版、稿酬支付等环节存在着失范行为,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甚至出现了"论文买卖产业化"的趋向,这严重危及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误区与防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海波 《编辑学报》2011,23(2):103-104
分析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的认识误区,分析其原因及危害。认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通过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加强对作者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重视引文的规范著录,加强与作者的沟通等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档案》2020,(1):180-185,172
本文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174-2019)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本标准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其他学术出版物可参照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19.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选期刊,为抑制学术不端行为,已于2011年10月实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 AMLCC)《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的暂行办法”。被 AMLCC 检测出的涉及本刊的学术不端文献,经本刊编辑部确认后,将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删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