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蓓 《传媒观察》2011,(5):36-37
对传媒伦理是什么的认知及对它的自觉体认和坚守,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传媒伦理观念。而传媒职业伦理观念的探寻直指传媒伦理研究的核心。在新闻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应该自觉践行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责任是传媒伦理的核心概念。本文主要针对传媒责任伦理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发展以及中西传媒责任观的异同等五个问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和评述,以期把握传媒责任伦理发展的脉络,从中探寻传媒责任伦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对传媒组织的研究可谓寥若辰星.传媒组织伦理是传媒组织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行为规范.传媒产品和生产它的传媒组织存在必然的联系,当我们谈及媒介伦理时,总会把媒介组织和个体分离开来,只谈媒介成员的个体伦理问题,很少涉及组织伦理的问题.事实上,对传媒组织伦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传媒伦理问题嵌入大的传播环境中去探讨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贺  马文波 《新闻界》2012,(4):74-76
在传媒业高度繁荣发展的今天,传媒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应重视从伦理学角度去看待传媒教学,让学生确立适应社会的传媒伦理标准、传播观念,培养出来的传播者才会在处理、把关信息时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判断作为依据,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7):37-47
媒体记忆居于社会记忆研究的中心地位,同时,其在记忆实践中又存在记忆失真、媒体失忆及记忆失序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关注媒体记忆伦理的现实与理论要求。对媒体记忆伦理规范的考察须将媒体伦理与记忆伦理相关联,由此所提出的媒体记忆伦理的主要规范是真实、责任和信任。媒体记忆伦理的实现,则要从意识自觉的实现与技术路径的实现之双重维度,通过培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记忆自觉意识、历史自觉意识和时间自觉意识,通过记忆的分工、记忆权威的建构,以及记忆实践的影响规避等来达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伦理、道德一直渗透在传媒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对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传媒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活动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本文研究社会伦理、道德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正是期望能从这样一个角度.找到积极引导传播活动的出路。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把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力从而影响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然后再利用传媒对伦理道德具有的传承、建构、保持作用.实现传媒发展和伦理道德建设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传媒权力是媒介通过褒扬、贬斥、劝服、引导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支配力量。就其性质而言,传媒权力是一种表现为影响力的公权力。传媒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传媒权力的"异化"。传媒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媒体伦理角度加强对传媒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传媒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正华 《视听界》2015,(1):28-30
媒体融合正在引领传媒发展的走向。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传媒伦理如何建构?媒体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的横向与纵向结构,也改变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核心问题的现实基础。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让媒介从业人员、媒介传播活动和媒介组织运营在实践中陷入传媒伦理困境。一种基于融合理念的、整合式的传媒伦理形态成为媒体融合能否顺利实现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义 《新闻世界》2010,(10):27-28
本文阐述了当前新闻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分析了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原由,提出了推动传媒伦理责任重建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程序和专业概念作为理论基点,对传媒伦理的价值和追求进行基本的理性分析和阐释,以归纳基础性的、一般化的传媒伦理要义。  相似文献   

12.
吕晓林  李永凤 《今传媒》2011,(6):147-148
传媒伦理失范是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困境,传媒伦理重建是整顿传媒界,加强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的重要举措。传媒伦理重建的重点在于内部建设与外部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修订发布,显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道德及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从年初的《甘柴劣火》引发"洗稿"讨论到岁末对《南方周末》"不寒而栗的爱情"报道的争议,2019年也是传媒伦理热点事件频出、引发热烈讨论的一年。与全球各国近年来就新闻伦理、传媒伦理所关注的要点相比(Plaisance,2018),我国在传媒环境快速变迁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主体、新实践带来了诸多传媒伦理新问题,因此亟需深入研讨,促成共识,形塑规范。在此,我们与往年一样,在对2019年传媒伦理实践主要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典型问题案例进行具体的介绍和评点,并对当前传媒伦理问题频发的深层原因、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传媒业迅猛发展深深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传媒体制和生存方式的巨变也深深影响传媒及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使传媒领域伦理问题凸显,甚至已影响其健康发展。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功能逐渐增强,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及影响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而对传媒实践活动反思所形成的"应该性观念"又可以直接有效地指导和约束传媒实践活动,既是传媒实践活动主体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保障,也是构建规范传媒伦理环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李蓓 《当代传播》2011,(6):40-42
传媒伦理研究发端于美国,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至今,美国媒体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大量传媒伦理专著和前沿学术思想,还包括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在许多大学开设传媒伦理系列课程。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关传媒伦理研究才刚刚出现,90年代以后才有较快发展。总结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以概念、内涵及研究范畴为主的学理研究何谓媒体伦理?我国媒体伦理学是否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如何确定?目前学界还尚  相似文献   

16.
胡慧 《大观周刊》2012,(28):178-180
现代商业运作中专业伦理的缺失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专业伦理的重塑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在这个高竞争的时代,怎样加强专业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专业伦理水平值得深思。文章从企业、高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探讨了专业伦理教育,就企业而言,应该对员工进行专业伦理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水平,进行榜样教育与伦理沟通教育:就高校而言,应该设置专业伦理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专业伦理实践;就个人而言,则应该树立正确的专业伦理观,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个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发展,传媒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传媒与受众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亟待明晰。当把契约观念引入传媒行业时,可以发现传媒与受众之间存在两个层次上的契约关系: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媒介应该重视与受众之间的无形的契约关系,自觉维护受众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行业失范时有发生背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蓓 《传媒观察》2011,(2):34-35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新闻界的道德规范都早已存在,但其实践总是"知易行难"。尤其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新闻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使人们愈加意识到传媒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马缘园 《新闻通讯》2014,(11):30-31
新闻伦理研究是传媒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伦理研究始于美国,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快速发展。随着大众传媒对个体认知、社会价值判断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的反思,传媒伦理课题尤其是新闻伦理研究在近年再次进入研究视野,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新闻伦理的界定,早在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中,将新闻伦理学定义为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及其规律的学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及新闻职业规范之间的含义几乎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网络文化呈现出的五大伦理特征,即伦理环境的网络化、伦理观念的大众化、伦理实践的商业化、伦理主体的虚拟化、伦理意识的双重性等;据此提出了解决网络文化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