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文献学角度 中国古代军事文献的重大发展梳理为(春秋战国)成熟期、(汉、唐、宋)大发展大整理期、(明、清)转型期三大阶段,并对第一阶段的代表文献作了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军文献信息事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韩冬梅,胡昌凤(军事经济学院图书馆)(后勤学院图书馆)在我国文献信息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我军的文献信息事业也在稳步向前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文献信息事业已有了一定规模,伴随着数量的增长,各文献信息机构的质量及...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计量学看我国传播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播学界把中国大陆传播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介绍引进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创新评价阶段。在创新评价阶段,中国的传播学学者们对传播学作了大量创新评价研究。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将我国近7年来有关传播学的文献量,刊载该专题论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作者逐一介绍,并就传播学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献资源建设决定了图书馆在未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探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献资源建设体系的几大方面,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提供了宏观的理论指导,从而最大限度满足馆藏文献资源与读者需求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献分类法发展动因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动因,认为:结构功能由低到高的自我进化是文献分类法发展的内部原因;图书文献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发展是文献分类法发展的第一外部原因;文献分类工作系统(由分类法编制者和修订者、使用单位和读者、研究者、管理机构四大部分组成)的运转,是文献分类法发展的第二外因.正是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使文献分类法的变革和更替成为一个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阶段。文章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角度,对不同阶段文献类型演变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指出第一次演进阶段是中国文献形成的演进过程;第二次是文献类型转型的演进过程;第三次是文献类型向高密度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演进开端。并且揭示了文献类型演进过程中每次重大变化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满足需要的客观规律,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图书馆文献采访:论机上文献与传统文献采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对20世纪末传统文献与机上文献的发展状况及其特性,做了比较分析,认为21世纪是机上文献的发展阶段,两种文献载体在21世纪仍然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图书馆文献采访必需并存,缺一不可,同时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图书馆文献采访:同上文献与传统文献采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21世纪末传统文献与机上文献的发展状况及其特性,做了比较分析,信为21世纪是机上文献的发展阶段,两种文献载体在21世纪仍然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图书馆文献采访必需并存,缺一不可,同时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FMJS馆际互借系统对医学外文文献资源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外文文献信息的获取,已成为医学领域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推进医学科研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内医学专业信息需求大,医学文献资源互补程度高,网络获取医学文献全文的必要性突出,《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FMJS)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带来了发展机遇,对提高医学外文文献资源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欧洲灰色文献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灰色文献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是当前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公认的重要情报源之一。其定义迄今尚无定论。英国图书馆学家O.N.伍德先生在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第49届年会上将灰色文献解释为:灰色文献是指那些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获取的文献资料。德国Normos出版社出版的《管理词典》(第一版)对灰色文献的描述是“出版业所取得的进展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出版物是在出版社的常规工作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应加强文献资源的统一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当前我国文献资源的管理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生产积累的文献空前膨胀,任何一个图书情报部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面前都感到力不从心.资源共享、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实施了斯堪的亚计划、学科专藏计划(跨地区文献保障体系)、法明顿计划、全国采集和编目计划、储存书库条件等,特别是国际图联在70年代实施了国际书目控制和出版物国际共享两大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基于数据分析视角,从研究数据以及研究方法的变迁出发,对技术预测研究做出系统性分析。[方法/过程]为厘清发展脉络,本研究将基于数据分析的技术预测研究划分为萌芽阶段(1981-1991年)、成长阶段(1992-2010年)、扩张阶段(2011-2017年)和瓶颈阶段(2018年至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前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技术预测一直朝着多层次、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但尚未完成“技术可能如何发展”到复杂环境下“技术应该如何发展”的跨越,而搭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构建智能化分析软件以及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探讨了我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一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理论和思想酝酿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资源共享的理论探讨和框架设想;二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阶段,它为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型文献资源共享转化阶段,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事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介绍推广阶段、普及应用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文章通过对各年和三个阶段研究论文的数量、主题、作者和期刊进行计量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及热点、核心作者和核心期刊,从而得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地方文献近年来在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不少公共图书馆把它作为本馆主要的特色馆藏,增加入藏量,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如何通过地方文献工作,把地方文献藏书建设成为一个特色显著、服务效益良好的体系?笔者试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为例进行研究和探讨。一(一)坚持把收藏地方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这是地方文献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市公共图…  相似文献   

16.
对Restaurator自1970年至今刊发的557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划分为奠基、快速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基于各个年代研究主题的统计和内容的分析,从保护对象、保护技术方法、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层面梳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的现状;对国际文献保护研究趋势及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Restaurator自1970年至今刊发的557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划分为奠基、快速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基于各个年代研究主题的统计和内容的分析,从保护对象、保护技术方法、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层面梳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的现状;对国际文献保护研究趋势及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3、文献经费变化率与订费上涨率之间的剪刀差日趋扩大,导致资源萎缩。书刊连续暴涨,经费缺口越来越大,致使年入藏量逐年减少。省内12个主要文献单位87年的文献费(375日.8万),比83年(240.5万)增加了56.26%,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林岫  王炜 《图书馆学刊》2000,22(2):8-11,12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 ,如果以本世纪40年代杜定友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为起点 ,那么发展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作为反映地方文献事业发展轨迹的学术论文 ,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五十多年来地方文献事业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勾勒出地方文献初创发展、事业低谷和兴旺发达不同阶段的发展景象。世纪之交 ,为了对本世纪的地方文献事业有个了解 ,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以山西省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的《图书馆学文摘》和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图书馆论文索引1949 -1982》为主 ,收集了自1949年至1997年以来有关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MARC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图书情报专辑)作为数据分析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我国MARC文献资源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热点,指出我国MARC研究文献从1990—1994年为萌芽阶段,1995—1999年逐渐形成研究领域,2000—2004年进入研究高峰,未来5年仍将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