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对胃癌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 ferase,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进行培养,加入丝裂霉素后5h和10h后采集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h组,胞质中GSTπ含量下降,胞核中GSTn增多;10h组其胞质与胞核中仍有少量GSTπ表达。结论:丝裂霉素对BGC-823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途径之一可能与抑制GSTπ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的结构和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培养液中加入5-氟尿嘧啶,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铀-铅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10h组胃癌细胞外型畸变、细胞器破坏严重;GSTπ灰度发生变化。结论:5-氟尿嘧啶作用10h对人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GSTπ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5-Fu对人胃癌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对胃癌细胞拓朴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培养,加入丝裂霉素后5h和10h后采集细胞,进行光、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h组形态变化不明显,胞核中TOPOⅡα含量减少;10h组,细胞器减少,质膜破裂,其胞质与胞核中TOPOⅡ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丝裂霉素对BGC-823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途径之一可能与抑制TOPOⅡα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arase,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胃癌和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GSTπ在胃癌和胃炎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14%(43/58)和37.50%(15/40),两者差异显著(P<0.05)。GSTπ在胃癌低分化组阳性率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GSTπ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检测GSTπ对提示预后及指导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秦艽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研究秦艽多糖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SMMC7402、人胃癌细胞BGC-803、人肺癌细胞A549、人肾癌细胞HEK293的抑制作用。结果:秦艽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402、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明显,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人肾癌细胞HEK293的抑制作用较弱;秦艽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结论:秦艽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黄芪成分F_3新制剂对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成分F3新制剂对胃癌(BGC-823)细胞株体外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组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基因组DNA电泳出现“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出现低于G1期DNA含量的亚二倍体凋亡率.[结论]黄芪成分F3新制剂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取乳腺癌标本72例,乳腺腺瘤30例,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STπ和TopoⅡα阳性率。结果:GSTπ在乳腺腺瘤中阳性率为26.67%,在乳癌中阳性率为68.05%。TopoⅡα在腺瘤和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00%和50.00%。Ⅲ级乳癌中GSTπ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TopoⅡα则在乳癌Ⅰ级中表达高于Ⅲ级。结论:GSTπ和TopoⅡα在乳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检测GSTπ和TopoⅡα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76例大肠癌和 3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检测。结果 :GSTπ 在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 1.3% ;在大肠癌阳性率为 6 8.4 % ;GSTπ 阳性表达与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 <0 .0 5 ) ;与性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GSTπ 对大肠癌化疗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根据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啶作为起始原料,以不同的光学纯的α-氨基酸作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含有手性中心的联吡啶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选择五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株HCT-8:人结肠癌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A2780:人卵巢癌细胞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胆管癌来源外泌体(TEX)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通过体外实验证明TEX可引起CIK抗肿瘤活性下降,且此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穿孔素表达抑制相关。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胆管癌细胞(RBE)来源的外泌体,同时CIK通过人外周血培养获得。将TEX负载到CIK培养体系中作为TEX-CIK组,不加TEX的CIK作为N-CIK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IK细胞表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培养基上清液中TNF-α和穿孔素的浓度,CCK-8法检测CIK对RBE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TEX能降低CIK细胞CD3~+、CD8~+、NK(CD56~+)以及CD3~+CD56~+比例,并且抑制TNF-α和穿孔素表达,从而降低CI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4种化疗药物对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结合Her-2、TopoⅡ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药敏结果与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4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Her-2、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⑴4种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排序为:紫杉醇&gt;长春瑞滨&gt;阿霉素&gt;卡铂,紫杉醇剂量与疗效之间有量效关系,而阿霉素、长春瑞滨和卡铂则不存在量效关系;⑵Her-2、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和53.9%;⑶紫杉醇、长春瑞滨、阿霉素对Her-2阳性、TopoⅡ阳性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lt;0.05),而卡铂则无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原代培养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肿瘤的化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Her-2、TopoⅡ可作为判断预后很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的CD4 和CD25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胃癌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 CD25 Tr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Tr表达率为(6.05±1.88)%,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占总CD4 T细胞的(15.27±4.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分层分析显示,胃癌外周血T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率和TNM分期有着负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TNM分期越晚,Tr表达率越高(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并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及临床病理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祛除人的CD4 CD25 Tr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MACC1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创新点:首次发现胃癌中MACC1基因高表达,并且在患者标本中发现高表达MACC1和胃癌的远处转移和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05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并且将MACC1和其临床特点包括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以及远处转移状况进行归纳和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将患者分为MACC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通过定期的随访,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论:本实验中发现了在胃癌远处转移灶组织中MACC1表达显著升高。然而MACC1的高表达和胃癌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等特性未见明显相关性。同时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MACC1的高表达有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NDV体外感染小鼠肉瘤S180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增殖状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DV体内、外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高表达p53蛋白,细胞凋亡率增加,G2/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V感染可增强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且有较强的杀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城疫病毒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NDV在体外对BGC - 82 3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分裂周期各时象的变化。结果 :NDV在体外可使BGC - 82 3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 ,且细胞凋亡率与感染时间呈正相关。G2、S期细胞减少 ,增殖指数 (PI)降低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NDV具有显著的抗BGC - 82 3胃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7.
耐药性是导致肺癌患者化疗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阿霉素浓度递增法建立人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H1299 R,并采用多种实验验证其耐药特性.结果发现,H1299 R相对比于野生型细胞H1299 W形态和大小发生变化,但细胞增殖速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当使用浓度为5μg/mL阿霉素处理H1299 R和H1299 W细胞时,H1299 W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H1299 R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耐药性细胞株H1299 R中耐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H1299 W组.人肺癌H1299阿霉素耐药细胞株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方案(TA)对乳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原代培养和MTT法观察TA方案及CM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FU)和CAF方案(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FU)对乳腺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抑制率.结果:TA、CAF、CMF方案对乳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6.10%、45.12%,39.02%.TA方案抑制率明显高于CAF方案(P<0.05〉.结论:TA方案对乳腺肿瘤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有无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密度为5×104/mL和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及50mL培养瓶(1.5mL/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多糖作用24h后,用CCK-8法检测刺五加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刺五加多糖(0.405、0.810、1.620、2.430、3.240mg/mL)作用K562细胞24 h,抑制率分别为16%、27%、48%、50%、5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培养K562细胞中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结论: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对 6 6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胃癌粘膜病变石蜡标本 ,用免疫组织化学SP试剂检测HSP90α的表达。结果 :HSP90α在胃癌、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8%、36 %、5 0 %、75 %。HSP90α在胃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胃炎病变。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P <0 .0 1)。结论 :HSP90α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值明显增高 ,此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