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速电动汽车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中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自2005年以来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的关键阶段.由于具有破坏性产品的特点,低速电动汽车往往被归结为针对传统汽车的破坏性创新.本文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带来的挑战.分析表明,低速电动汽车并非传统汽车的破坏性产品.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管理》2013,(2):26-31
电动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日本是现今电动汽车产业化最为成功的国家,对日本汽车企业的电动汽车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作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他山之石。分析结果显示,日本丰田、本田两家企业的专利领域集中在混合动力汽车,日产专利分布均匀,三家企业都十分重视微处理系统、燃料电池等专利的产出。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管理》2013,(2):32-38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石油等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日益短缺,研制、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性的行为,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纷纷制定目标,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重重障碍。本文以小型纯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就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产业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10-10
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近日,从北汽新能源产业研究所传来的消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大约在2015年。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日本一直处于前列,美国也不甘落后,而传统汽车领域强势的欧洲却相对保守和不清晰。据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廖越峰介绍:“未来的十年是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德国因为过去几十年在传统汽车发动机上大量的投入还没有回收回来。德国汽车行业曾发表声明表示,在2025年前不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因此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动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将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显示,全球电动汽车专利技术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日本;热点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牵引、混合驱动汽车、牵引用蓄电池、混合电能、混合动力汽车、引电机转速控制等技术领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面对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小型纯电动汽车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提出小型纯电动汽车公众使用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论模型。以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为背景,通过问卷方式采集248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和感知风险是决定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的关键因素;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寒 《科技新时代》2009,(10):94-95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汽车行业的青睐。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预测,到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其中大多数都将是电动汽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能提供汽油的加油站随处可见,但能给电动汽车补充电能的充电站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纵横》2011,(9):38-42
节能、环保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汽车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和低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也被认为是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为促进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推动全省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意欲加速提高国内电动车产业的竞争力,缩短成熟期,实现对国外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 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发展电动汽车,推动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不仅关系到国家石油安全、能源安全,也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提出小型纯电动汽车公众使用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论模型。以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为背景,通过问卷方式采集248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和感知风险是决定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的关键因素;小型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电动汽车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龙  魏瑞斌 《现代情报》2013,33(3):168-172
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的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申请量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国内车企和科研机构在电动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等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本文聚焦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专利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绘制相关图表展开专利计量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和保有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加大了对电动车充电需求,国家对充电桩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也加速推进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据政策要求:到“十四五”规划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汽车公用充电设施产业将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作为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其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及时颁布了新修订的充电桩检定规程。各地市州相继完成了电动汽车公用充电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经过前期摸底排查,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2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举办了首届“国家汽车创新工程”专家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吴明瑜任论坛名誉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7-17
张相木:新能源汽车不包括普通混合动力汽车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于“2010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据此,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不算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6.
从联盟任务、联盟成员等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浙江省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四家代表性联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静 《青海科技》2015,(1):60-61
<正>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奥新工厂正式下线。奥新是中国第一个碳纤维电动汽车制造工厂,中国第一条电动汽车铝合金底盘机器人焊接线,中国第一条高温高压真空辅助碳纤维成型生产线。奥新专注于纯电驱动车辆的研发和生产十数载,一直秉持轻量化理念,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新材料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系统创新、自主研发,从而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由此形成了"四新"(新驱动平台、新材料应用、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四化"(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发展思路,实现了研发成功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JAX轻量化电动乘用车的产业化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汽车设计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证书;2001年受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特聘专家”;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已经圆满结束,本届论坛持续2天,包含闭门会、高层论坛、8个主题峰会、1个全球电动汽车发展与政策圆桌会和双创大赛总决赛等内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得失、研究短板、攻关难题,探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促进产业步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论坛盛况本届论坛参会嘉宾多、规模大、内容丰富、报道全面,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次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其他类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名目繁多,概括下来不外乎有太阳能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今年北京车展主题定为"创新·跨越",新能源汽车领域上的突破作为本次车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未来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航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的新能源发展路线。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阻碍逐渐显现出来。有业内专家呼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本文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的机遇挑战做一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