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燕沙  纪波 《阅读》2024,(31):34-36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中,习作单元体现着“读写结合”的特征。语文教师应优化习作单元教学,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多重解读,精准定位目标;要聚焦文本,揣摩表达方法;还要搭建学习支架,精巧设计,助力表达。  相似文献   

2.
高杰 《阅读》2024,(7):20-22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本文重点探讨习作教学中依托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明确习作内容,厘清“写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明晰“怎么写”;开展互动评价,探讨“写得怎么样”,让习作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为教师提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缪中艳 《阅读》2014,(Z6):48-49
<正>在平时写作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假话"。比如写《童年趣事》,开头不是"在我童年的星空有无数闪亮的星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在我童年的沙滩有无数五彩的贝壳,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枚……",还有很多同学一写到文章的结尾,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威严的"大人",管他前面写的什么内容,非要总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遇到"成长""梦想"类主题的习作,更容易写出"假大空"的话来。这些同学以为,不这样写就体现不出习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4.
胥加洲 《阅读》2012,(9):28-29
写作就是生活。粗粗翻阅几位小作者的习作,我不禁被他们习作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吸引;认真研读,我不禁被他们习作中流露出的真情所感染。文贵真。因为只有真实,才有可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我们的写作不能好高骛远,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写生活中的,自己身边的事情。学校、班级、家庭之事,都是我  相似文献   

5.
王俊 《阅读》2015,(8):11-15
一、调查的目的通过听课、研讨和跟踪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等方式,发现目前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提供研究的方向。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员分两个层面展开调查,其一:采用有目的的"随堂听课"方式(即连续听一位语文教师的阅读精讲课和本单元的习作指导课各一节,共听课24节),全面了解高年段教师的阅读及习作课堂教学现状;其二:通过跟踪分析五、六年级学生在期末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准确定位学生的表达层次,反观现行的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季阳澄 《阅读》2023,(39):31-3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习作单元”,编排独特,目标明确,适于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生学习表达新路径。教师通过提取与整合单元知识,提炼单元核心主题,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表达真实情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聚焦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与文本性表达,让语言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读中学写”试验课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强调读写结合、同步训练。单元整组教学设计要体现这一特点,就必须紧扣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习作要求以及各课的内容实际,作好“整组读写训练设计”。“整组读写训练设计”主要包括.a.整组读写结合点.b.每篇课文的读写渗透点及要求;c.每课写作片断训练点的  相似文献   

8.
顾石红 《阅读》2014,(19):21-23
<正>《赶海》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很熟悉,课文的开头大家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咦,课文的开头不就是一段歌曲吗?没错,在习作中巧妙地引入歌曲,是一种常见的习作技巧呢。  相似文献   

9.
杨琬萍 《阅读》2023,(26):40-43
<正>淘气的仓鼠,温顺的小猫……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选取恰当的内容介绍动物朋友。如何写好本次习作?请看四个小妙招。一、根据情境抓特点——详略得当习作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或自己创设情境,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教材提供的第二个情境是请邻居帮忙喂养小狗,重点是描写小狗的生活习性。我们以第二个情境为例,学习课文如何详略得当地描写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阅读》2014,(24):12-13
<正>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反复对学生强调: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多读书。不少家长也认为,孩子只要多读点书,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如果不是一位家长的求助,或许我也会一直盲从地认同下去。典妈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家长。一次放学后,她非常苦恼地找到我:"张老师,我儿子非常喜欢看书,每次一写完作业就捧着课外书读起来,恨不得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晚上睡觉前也要我催好几遍才舍得把书合上,可是为什么他的作文就是写不好呢?"  相似文献   

11.
董文女 《阅读》2014,(Z7):10-11
<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写得灵活,就必须紧紧依托"农村"这一广阔的天地,让"农"味丰满学生习作。一、精心开展"农"味活动,激发创作兴趣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中提到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  相似文献   

12.
钱静 《阅读》2023,(71):12-15
儿童习作应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且教师指导应伴随习作全过程。为了精准指导学生习作,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适时创设情境,搭建习作支架,为学生言语表达提供关键支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儿童表达需求;搭建交往情境,寻找儿童倾诉对象;紧扣习作要素,突破儿童语用瓶颈;借助评价情境,提升儿童习作素养。让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习作情境下,有效汲取,扎实实践,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价值取向的语文个性化教学单元开发,经历了一个从原汁原味的学习实践——"引进模式",到认真反思优劣得失——"引进+调试模式",再到本土化与校本化创编——"原创模式",初步形成了适应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单元过程.本文以五年级校本课程《制作书籍腰封》习作单元为例,从学生作品分析视角,呈现语文教学单...  相似文献   

14.
高伟 《阅读》2014,(44):14-16
<正>文心,为文之用心。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如是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纵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更多的将目光关注于谋篇、修辞、结构等程式化的内容,而对于习作者——儿童自身缺乏足够的体认,其饱满、轻盈的"文心"也就被忽略,从而游离于习作教学研究的边缘。殊不知,儿童的写作应当是以"文心"为本源,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延展形式,"文心"是儿童写作催生的  相似文献   

15.
说到作文,很多学生感到头痛,家长感到难以辅导,也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只要说到作文,孩子们就怕,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谈,习作成为“无米之炊”;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苍白无味的蜡团,如何消除孩子们的消极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们习作的欲望,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学生能开阔思路,快乐自主的描绘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在习作的指导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环节。习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开阔思路,放开手脚。这就一针见血地道破了习作指导要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中欢乐地、自由翱翔、歌唱,表达纯洁、美好的心声。据此,我在习作指导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吴萍霞 《阅读》2013,(11):21-23
同学们,还记得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七的看图习作吗?这是两位小作者的习作片段:1.当我睁开眼睛时,一只家燕已经孤独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了。一只家燕从树上飞下来,看着死去的家燕。它扑扑翅膀,拍打死去的家燕,可是家燕却一动也不动。最后,这只家燕只好飞走了。2.当我睁开眼睛时,一只家燕已经孤独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了。这时,一只家燕从树上飞下来,看样子像是它的妈妈。燕妈妈呆呆地凝视着它奄  相似文献   

19.
赵海燕 《阅读》2013,(12):11-13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要求对于初次接触作文、写作能力有限、素材积累欠缺的孩子们来说,确实"难于上青天"。该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们在作文学习之路上快乐起航呢?我不禁想起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中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中年级是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指导学生从说到写,降低写作难度。小学生初写作文时常常不知道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爱胡乱拼凑,没有条理性。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写之前先说,说作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给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一个示范,起传、帮、带的作用。说作文可以说开头,说中间,还可以说结尾,但重点说文章的中间部分。如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叫学生写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叫一个平时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起来说开头,他说的是我带他们去游览清漪湖的事,他从那天早上买东西,老师叫进教室,老师在教室里宣布的出行规则,然后在操场集合的事一鼓脑儿的全说出来。我就引导学生评议:这个开头什么地方不太好?该怎样修改?接着抽了几个学生起来重点说游清漪湖的经过,有些学生说了在清漪湖看见了湖边的柳树,湖中的小船,湖边池塘中枯萎的荷花,同学们在坪坝上做游戏等,但没有一定的顺序,条理混乱,观看到的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