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疲劳作为运动训练近期的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静华 《体育学刊》2002,9(5):11-13
阐述了训练与竞赛、疲劳与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对营养补剂本质的认识,提出疲劳是运动训练的近期目的,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高质量的训练旨在创造最大限度的疲劳程度。只有疲劳后恢复一继续加大负荷产生新的深层疲劳一再超量恢复一使机体产生更高基础上的平衡,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1、运用教学课中恢复法加强运动员的恢复运动生理学理论观点认为疲劳是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产生之际恢复开始之时,那种认为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是训练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训练安排与疲劳和恢复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手段,以延缓训练中疲劳的到来,减轻训练后疲劳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1.柔道运动训练中的疲劳1.1疲劳的定义学术界对疲劳的定义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训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疲劳,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计划中作好安排,从各方面来加速疲劳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才能更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并阐述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和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中合理减缓疲劳产生的方法与手段。文章进一步说明了合理的训练安排与促进疲劳恢复手段运用的重要性。对于业余乃至专业运动队提高训练效果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速度滑冰运动员夏季训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4):32-33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运动性疲劳的的长期积累,可导致过渡性疲劳的产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采取积极的疲劳恢复措施,能有效预防过渡性疲劳的产生。分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认为提高整理活动的效果、加强膳食营养和进行积极的放松等是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8名中国摔跤运动员的训练疲劳和恢复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中国摔跤队备战第29届奥运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训练负荷(大强度和大量)周的血清CK和Bu平均值与调整周的平均值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可作为该批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参照,为即将开始的一周训练负荷的安排提供依据。2)每个优秀摔跤运动员的恢复和疲劳的各项指标的最高值、最低值、波动范围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某些运动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个体疲劳和恢复的各项指标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作为3个参照点,通过实际测试值与这3个参照点的对比,判断训练后个体的疲劳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训练中之所以必须进行恢复训练,这是因为经过紧张激烈的训练,机体中的能量储备必然消耗,产生疲劳,机能水平下降。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结束后,机体能量物质必须要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方能使机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了解摔跤的供能、疲劳后的恢复,是摔跤训练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摔跤的供能特点、疲劳产生的机制、训练后疲劳的恢复、防止过度疲劳和自我监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原媛  原涛 《游泳季刊》2006,(1):33-34
1前言 游泳作为一项以体能主导的竞技项目,在教练员追求科学训练时,运动员身体会出现疲劳。训练规律本身就是不断重复着训练疲劳恢复的循环过程,如何把握好疲劳和恢复程度,并对其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一大障碍。它的产生与运动员机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失调有关。为克服身心疲劳 ,应从优化形态、解剖结构 ;提高抗疲劳能力 ;协调神经心理适应性 ;改善营养比例 ,优化机体合理供能 ,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适应”能力 ,使“疲劳”延缓产生 ,并使迅速恢复 ,达到提高训练质量 ,创造优异竞赛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运动训练则是决定复杂系统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训练→疲劳→恢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最后使机体实现超代偿的过程。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训练、疲劳和恢复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意义的训练,同样没有恢复的训练也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训练。1运动性疲劳产生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有:运动产生的能量消耗。剧烈运动后,机体内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时补偿就会导致  相似文献   

13.
李久仁 《体育博览》2011,(7X):215-215
根据现代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疲劳与恢复已构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训练成败的两个基本因素。本文根据武术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供能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论述了武术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手段和方法,这对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增进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结合作多年从事跳高训练实践,对跳高运动员的疲劳特点及其产生疲劳的种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跳高训练中,合理地安排练习的量和强度,把各种红习有机合理的组合与搭配是提高跳高训练整体效益,延缓疲劳,促进机体恢复的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高强度的田径训练后,疲劳与恢复的程度在运动员们身体机能恢复与日后的训练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机体反应方面,针对田径训练中疲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运动性疲劳,对体育高考生来说,就是参加训练或比赛时,负荷超过机体承受能力而产生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产生运动性疲劳是考生进行了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及心理压力所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轻度疲劳会较快消除;中度疲劳就需要进行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恢复手段,才能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尽快恢复到原水平或达到超量恢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除了在思想生活上重视和关心考生外,还应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果疲劳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下次训练新的疲劳又产生了,这样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体育考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如果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得到较快恢复,将有助于训练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理论 ,并结合多年训练实践对少年跳高运动员的疲劳特点及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练习的量和强度 ,注意在运动员的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突出爆发力和弹跳训练 ,把各种练习有机合理组合与搭配是提高跳高训练整体效果、延缓疲劳、促进机体恢复的有效训练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谈青少年训练中过度疲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过度训练主要是教练过多地给过大强度的运动量,超过了运动员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再加有些队员自身精神过度疲劳紧张,不合理的营养或缺乏营养,不良的环境气候场地及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可以造成体力下降,疲劳无法恢复而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