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式阅读推广是融合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维度的当代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对图书馆体验式阅读推广内涵进行了探讨,梳理了"体验经济""体验营销""体验式学习""空间体验"等体验思想在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运用,归纳了体验式阅读推广的类型和形式,为今后开展创新型、精准化的阅读推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进行阅读问卷调查,对于大学生在阅读目的和内容、阅读载体和方式、阅读数量和计划、读书日和读书节、图书馆与阅读场所、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大学生对于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建议,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阅读推广方面,应该注意专业学习类图书的推广等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地区25所本科高校图书馆读书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当前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阅读量大幅减少而电子化阅读猛增的背景下,从大学生读者专业特点、阅读体验、移动阅读推广、网上书目导读等方面,提出了阅读推广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认为读书节活动是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师范专业大学生的阅读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文章在对师范生阅读目的、阅读数量、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经验和成果,从阅读氛围营造、阅读习惯培养、专业阅读、阅读辅助与引导等四个方面探讨面向师范专业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促进阅读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调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大学生阅读现状,发现大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体验营销阅读推广的实践,提出设计体验主题、挖掘读者情感需求、增强互动式体验、拓宽阅读交流平台等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原谅  周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101-105
[目的/意义] 大学经典阅读承载着大学通识教育功能。高校应为大学生设计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经典阅读体系,以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并能体现良好的阅读效果。[方法/过程] 以文献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多年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启动并强力推行一种新型的大学经典阅读体系。该体系展现了"五维一体"的经典阅读体验,包含经典阅读推广实体空间、经典阅读推广平台、常规化经典阅读推广项目、经典测试系统和经典阅读效果评价。[结果/结论] 该体系以合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弥补以往经典阅读体系考核过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不足,有很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的分析,发现目前存在三大缺陷:内容庞杂,精品原创少;交互性不强,阅读体验有待优化;手机阅读与大学生专业学习未能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验营销助力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推广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图书馆》2015,(3):100-102
体验营销是经营者通过设计,让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情景、事件等产生深刻印象的过程。体验营销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不仅是一种理念与追求,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视角,指导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线上+线下"全媒体阅读推广体验模式是体验营销指导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文章调查、分析了嘉兴学院大学生阅读状况,指出存在的三大阅读问题;阐述了大学生阅读推广的三大理念,总结了当前阅读推广活动类型,提出了嘉兴学院构建"书香校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载体、阅读平台、阅读推广活动等进行探索性实证研究,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的特点、动向和趋势,发现高校图书馆传统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应顺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变化,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分读者群、构建线上推送平台、开发线下活动新优势、联合各方资源共同助力推广等创新发展路径,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层次专业化阅读,有效发挥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网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行为的使用动机与使用满足度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行为有五种动机:使用便捷、友好互动、阅读体验、知识娱乐以及个性呈现,且使用动机具有普遍互通性,无人口统计学(如性别、专业背景)层面的差异;大学生网民手机阅读满足度呈中等偏上水平,产品仍有广阔提升空间,使用满足度亦有普遍互通性;"阅读体验"与"知识娱乐"动机对使用满足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他三个动机变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北京地区6所重点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对阅读载体变革、阅读行为转型导致当代大学生群体阅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碎片化、快餐化,阅读内容趋同化和低质化,阅读目的娱乐化和功利化,阅读体验低满足感和副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阅读效率失衡,经典阅读教育缺位,阅读体验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基础教育文理分科和高等教育专业化,出版物精神产品属性弱化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最后,对阅读变革给大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青年化和青年的社会化带来的深层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7年9月26-27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阅读推广高峰论坛"在沈阳圆满举行。这里综述了论坛活动的三个主要板块,即7位专家报告、12个阅读推广经典案例以及馆员学术沙龙的情况。本届论坛对大学生阅读推广理论问题的探究及工作实践的总结交流,必将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短期活动导致的效果有限和长远影响不足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以个人助理馆员作为阅读推广主体,基于群组学习空间,从新生开始,覆盖本科教育全过程,以集中阅读推广和专业阅读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实施高校图书馆长周期精准阅读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入手,将体验与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以施密特对体验的五种划分,设计了以体验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分为刺激感官类、情感共鸣式、引发思考类、促成行动式和产生关联式等五类活动设计,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归纳17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提出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14个指标。组织24所高校2038位大学生和21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69位负责人,对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困难、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17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调查和评价。图书馆应针对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解决大学生的阅读困难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分别得出阅读推广活动中"大学生参与广度的活动"、"大学生参与深度的活动"、"大学生最满意的活动"、"对于大学生最有效的活动"的排序,以及"阅读推广最费力的活动"和"阅读推广最省力的活动"排序。最后,针对大学生和图书馆对于调查问卷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沉浸体验的研究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挖掘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以提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改进高校图书馆现有阅读服务模式。总结沉浸体验与阅读推广研究现状,结合沉浸体验PAT模型构建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用户阅读推广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升少儿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图书馆界编制的少儿阅读推荐书目,列举图书馆开展的"编制绘本书目单"、"图画书阅读推广季"、"悦读宝贝计划"阅读推广案例,提出将推动少儿分级阅读、经典阅读、培养数字阅读习惯及提高少儿图书馆员专业素养作为进一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大学生在阅读中存在阅读方式不合理、阅读氛围不浓、受网络影响等现象,为此文章提出丰富阅读内容、阅读趣味化、阅读偶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对策,改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得肯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动机未占据绝对优势,手机阅读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强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②大学生手机阅读途径较为多元化、均等化,并可能受到网络是否便捷和是否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时长和时间选择表明,手机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手机阅读地点选择呈多样化和随机特征.③手机阅读评价(主要针对阅读内容)和收费感知分析表明,手机阅读的信息可信度、内容质量、阅读价值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且手机阅读收费的认同度很低,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手机阅读收费.总之,山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与其他省份调查的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表现出诸多一致性和相似性,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手机阅读这一普遍性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