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术界围绕着浅阅读与深阅读现象展开了多年争论.双方争辩的焦点在于浅阅读是释放了人类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浅阅读的流行,体现了消费主义、后现代思潮向文化领域的渗透,也是大众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表征着视觉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浅阅读可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获取知识则应该通过深阅读.培育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深阅读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沉迷和依赖浅阅读是有害的,因为浅阅读的流行正在摧毁人类建立在书写印刷文化之上的怀疑精神、思考能力、理性思维,人类文化的深度模式将被平面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辩释"开卷有益"的真谛,并提出落实"开卷有益"应解决阅读习惯与阅读目的、阅读毅力与阅读方法、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与思考、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阅读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出版、图书馆等文化领域。从概念上合理界定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对于阅读推广工作、正确认识和看待历史上的类似阅读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等具有重要意义。从"阅读"的概念着手、从"深"与"浅"的角度着眼,尝试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对相关问题加以辨析,并指出浅阅读具有时代性、可转化性、信息媒介与时间跨度上的双重广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浅阅读"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图书的"浅阅读"数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不同类别图书的"浅阅读"量有显著性差异,高"浅阅读"量图书类别为语言类、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图书浅阅读"主要存在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且和馆藏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发达,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也呈现出了愈来愈丰富的流行势头。"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成为人们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一种阅读方略,而图书形式及其阅读方式向着材质更轻、阅读更方便、传播和传承更快捷安全的方向不断进化。为有效提高国民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我国众多社会团体(组织)及其有识之士,在不断进行着探索,并为提高国民阅读率而多方努力,其中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举办的"华夏阅读论坛"和"全民阅读论坛"等,平分秋色,各具其时代文化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阅读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光阅读率连年下滑,而且阅读的质量也堪忧,跟风阅读、快餐阅读、浅阅读、浮躁阅读、功利化阅读成为当今阅读的"主旋律"。对这些阅读现象,有论者称之为阅读的"空心化"。阅读"空心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不能任之发展,因为它将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妨碍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大众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的新特点,给传统"深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全社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将"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就一定能让新媒体阅读焕发出像传统纸质阅读一样的青春魅力,克服新媒体阅读带来的快餐化、消遣化、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对近两年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问题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阅读"方式的研究,是近两年"图书馆与社会阅读"论题关注的焦点之一,图书馆界对"浅阅读"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浅阅读"不是所谓的"勿需思考"、"浅显浏览"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不存在所谓的"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是当代读者积极应对海量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为此,图书馆应贯彻落实<图书馆服务宣言>精神,实施人性化、个性化的有效服务,为读者自由方便地利用文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晋图学刊》2016,(3):38-42
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热衷于“浅阅读”、缺乏“深层次阅读”及过于“功利性”阅读的现象.阐述了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以MOOC作为阅读教育教学新方式,深化高校学生阅读教育与阅读引导,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和阅读推广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类的阅读史随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始,由来已久。"全民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并且是较重要的指标。因此,倡导"全民阅读"成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重视的文化建设事业。一、"全民阅读"解"全民阅读"被写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阅读对公民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快餐化的阅读内容和碎片化的阅读时间,肢解了阅读原有的严肃性,"浅阅读"成为常态。将数字时代的"深阅读"作为一个必然命题,从阅读资源的深度整合、阅读注重个性化需求、阅读社群互动共享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数字时代"深阅读"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深阅读"的四种路径,即强化价值供给,重构用户关系,建设"阅读文化",倡导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鸯 《出版科学》2012,20(2):29-31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浅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趋势将导致文化泡沫取代真正的精华。编辑应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重任,坚持"深阅读",做好"深出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手机的普及使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出现娱乐化和碎片化的倾向,进而形成浅阅读、浅思维的习惯。高校图书馆应正确地利用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开展经典作品深度导读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开展的"月读·阅读·悦读"经典图书深度导读活动已进行了多个主题的深入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学术期刊也应有所作为.传统阅读模式与数字化阅读模式具有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学术期刊应据不同终端和媒介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抓住浅阅读,让“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利用浅阅读元素,加工产品;通过全面网络化,打造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通过内容组织“多形态化”,发掘学术成果的多维价值.拓展传播渠道,寻求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点,推进深阅读.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产生的信息爆炸让人们应接不暇,作为阅读方式之一的"浅阅读"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上关于浅阅读的不同声音此起彼伏,对浅阅读是非的争论也让人们陷入阅读方式选择的迷宫之中,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由传统转向网络化数字化阅读,阅读由深至浅,图书馆不仅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浅阅读。在浅阅读时代里,将服务工作不断推深,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读者阅读方式从纸质阅读转变为网络阅读为主,文章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方式的存在与不同,特别是“浅阅读”和“功利阅读”现象,提出图书馆应该建立良好的导读系统和阅读氛围,在不断扩大传统阅读的同时,注重对新媒体服务提供分类与导航.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在为深阅读鼓与呼的同时,对浅阅读的理性思考也同样不容忽视.在解读"浅阅读"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浅阅读盛行的社会原因,并就如何理性对待浅阅读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的阅读方式是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有什么样的阅读介质,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媒体愈发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数字阅读并存共融的时代"。新兴的数字阅读媒介呈现出蔓延、增长、发展的势头,但是,传统的印刷媒介作为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已有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具有网络阅读及其他阅读媒介无法替代的优势,它的媒介形态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信息时代的日益深化和网络科技的日益普及,引发阅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深阅读"到"浅阅读"、从"书本阅读"到"数字阅读"、从"读书"到"读图"、从"熟读"到"遍览"……阅读的习惯在改变,阅读的方式日益多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