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质疑:小说的主人翁凡卡只有9岁,家里很穷,又没有读过书,他怎么能给爷爷写那样长的信呢?另外,凡卡又为什么不会写信封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一、课文是经过编者删节的。在《契诃夫文集》第五卷的原文小说,有这样一段被删去的话:“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写得深刻、隽永,自有各种原因,其中结尾的作用确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把他的一些作品比作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个悠扬的音节,往往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读过《万卡》的人,大概忘不了它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九岁的孤儿万卡·菇科夫,受不了莫斯科一个鞋匠铺里的学徒生活——打骂、饥饿、劳累和侮辱的折磨,偷偷地给他的爷爷写信,求爷爷救救他,赶快把他带走。但他却写了这么一个地址:  相似文献   

3.
六年级上学期课文《凡卡》是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名篇。课堂匕,孩子们被凡卡的天真、淳朴、善良所打动,也为凡卡无法摆脱的悲惨命运而伤心。在课文结尾,当突然意识到凡卡不可能从爷爷那儿得到援助时,有些同学在听了分角色朗读之后,甚至伤心得哭了出来。这堂课达到了我预想的情感目标:孩子们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凡卡,从“生活”中领略浓浓的亲情与社会的无情。  相似文献   

4.
凡卡怀着爷爷救他逃脱苦难生活的甜蜜希望睡着了,梦见泥鳅(狗)摇着尾巴在爷爷的炕边走来走去。第二天早晨,一个醉熏熏的邮差来到第一个邮筒拿信时,取走了凡卡那封信。他发现凡卡的信地址写得不详细,就随手把信扔到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6.
一 认识契诃夫,认识凡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他就是契诃夫。契诃夫活了44岁,创作了700多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总是那么简单,可又是那么令人震撼;语言也是那么简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震撼。《凡卡》这篇课文就节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我们读过也预习过这篇课文,想一想:凡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8.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  相似文献   

9.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2.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的?找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我所学过的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出它来读、想。《凡卡》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它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小小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我在家里有父母疼,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和关心。9岁时,我正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1.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文章通过描写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由两条线索交错展开,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要注意“理清线索、品味细节、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12.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九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凡卡》的表达方法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为了使学生正确答题,举例如下: 小华的字写得快。小华的字写得好。小华的字不但写得快,而且写得好。其中一组试题是这样的:凡卡在城里受罪。几卡想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很多学生这样答题:“凡卡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据调查,占学生总数的67%。  相似文献   

14.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几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那双躲在语言背后的含泪的眼睛,感受到作者悲悯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作。作者不仅着墨于写信的内容,而且独具匠心地排设了两处插叙:一是“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想象着爷爷做守夜人的情景”;二是凡卡想起在以往的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爷爷给他砍圣诞树、逗乐的情景。这两处插叙,构思奇特,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小语第十一册第 1 0课《凡卡》 ,主要写 9岁的凡卡在城里当学徒 ,忍受不了“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写信给爷爷 ,哀求他带自己回去的事 ,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白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文章最后写道 :凡卡把一封没贴邮票 ,没有写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后 ,满怀希望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爷爷坐在炕上念他的信。这种结尾暗示凡卡的爷爷将收不到他的信 ,所以他的愿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 ,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 ,他的悲惨命运是否就可以改变了呢 ?为了深化主题 ,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 ,我逆着文章思路 ,给同学们留了个…  相似文献   

17.
又一次教过了《凡卡》,总有一个问题在心头萦绕。我知道契诃夫不是写一个真实的事情,是小说,但那是对十八世纪沙皇俄国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凡卡,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孩子,在他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时候,给爷爷写信求救,却没忘记嘱咐爷爷,“别让旁人拿我的手风琴”。一个穷苦的农村孩子,他有手风琴!每一次教过这一课,这件事都会给我一个震动。因为有这个震动,又使我想起另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子,一对德国兄妹,他们家里有一架旧钢琴!  相似文献   

18.
1.凡卡给他爷爷的信是断断续续写的,把信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八、十、十一、十二、十五自然段是凡卡信的内容。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凡卡说自己是个只有一个爷爷的孤儿。他告诉爷爷自己在城里学徒时如何挨打、受折磨,要求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去,干什么都行,并告诉爷爷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最后求  相似文献   

19.
听一年轻教师执教《凡卡》一课,该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中有关凡卡给他爷爷写的信的内容,然后请学生找出信中凡卡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迫切心情的一句话--"我的生活没指望了,我快要死了."  相似文献   

20.
<凡卡>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作者为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说明沙皇统治下的旧俄罗斯社会穷苦孩子命运悲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