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发展模式研究,Web整合的应用研究,文本内容分析复合模型及其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空间研究,数字图书馆若干评价指标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献情报事业建设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磊 《图书馆》1994,(2):6-12
一、文献情报机构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其主要的社会职能,开发与交流文献情报产品是这一职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既应该承认文献情报机构的“非赢利”性特征,又要发挥专业学会的“经纪者”、“公关者”的职能。二、文献情报机构要结合经济建设而发展。要以技术型文献情报网络取代行政型网络,实行经济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情报资源建设。要选择情报内容与交流质量高的文献情报资源进行基础建设,不断开发文献情报新产品。四、建立文献情报产品交流机制,将产品推向市场。五、要加强专业理论建设与发展,确立文献情报学的根本地位,让文献情报学走向社会,与实践联系起来。六、加强文献情报事业人才队伍建设,保专业课与专业教育,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文献情报事业在经济建设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地 《津图学刊》1999,(3):93-97
著作权保护既为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法规规范,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影响。图书情报机构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著作权法赋予的合理使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机构文献资源的社会效用 ,缓解运行经费紧张状况 ,图书情报机构要积极参与电子出版物市场的开发 ,包括参与馆藏文献的光盘制作 ,参与电子书 (e book)的生产 ,开展选题信息服务和按需印刷服务等。参与的方式有 :合作出版、代理操作、投资参股、有偿服务等。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5.
英国e—Science项目很多。本文从e—Science研究中心角度,对英国的重点和典型e—Science项目进行梳理。据调查,英国目前有25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e—Science中心。其中,国家e—Science研究中心1个,优秀研究中心7个,普通研究中心10个,其它类型的研究中心7个。截止2005年8月,英国e—Science项目总数已达389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目前我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形势下不断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与后进的情报信息服务间的矛盾,指出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时代图书情报机构发展的根本出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正面临重大转型,即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将成为图书情报机构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共同探讨文献情报机构面临的知识服务问题,寻求文献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模式和发展策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正面临重大转型,即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将成为图书情报机构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共同探讨文献情报机构面临的知识服务问题.寻求文献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HALIS)共建、共和、共享工程建设,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以新的馆藏建设模式,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以尽快地与全国高等教育文献 资源共享系统接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实施,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科研需求和用户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于文献的信息服务越来越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面向今后的若干年,文献情报工作正处在一个严峻的十字路口上。如何探索创新的文献服务模式,如何寻求超越传统文献情报工作的突破点?如何适应国家的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对文献情报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成为文献情报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探讨文献情报服务发展与创新所面临  相似文献   

11.
e-Science与文献情报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Science是一种新的数字科研环境,它的高共享性、高协同性等特性将变革文献情报服务的用户环境,从而使得文献情报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文献情报服务的服务理念将从以需求拉动服务转变为以服务促进需求;知识服务将成为文献情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将出现新的服务对象如科学数据;嵌入式服务将成为服务的主要组织方式;一站式服务、联合服务等将是实现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新型学术交流模式、e-Science、数据密集型科研等不同科研场景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依赖,并提出应对策略。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主要依赖于数字资源的开放关联、组织描述、深度开放以及免费共享;e-Science主要依赖于数字资源的元数据描述、内容存储关联等多种服务,并且资源依赖具有学科特征;数据密集型科研主要依赖于海量科学数据资源以及多类型软件工具类资源等。针对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提出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建设尤其是开放科学数据的建设,并嵌入到学术交流过程中;针对e-Science的发展,提出把开放信息资源建设嵌入到科研环境中,关注不同学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针对数据密集型科研,提出加强工具类资源的建设,提供与数据相关的更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评述科学数据增长、存储管理和开放获取需求的基础上,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的DSpace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和服务新模式,针对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提出图书馆建立数据驱动的e Science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思考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Scientists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online tools, relying almost exclusively on online resources and sharing publications freely online while generating and utilizing large datasets. As a result, librarians charged with providing services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fac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keeping up in this electronic, digit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library leaders from the five campus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System established an on-going e-Science initiative. This initiative focuses on increasing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e-Science while improving general knowledge within differe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Programs of varying lengths and focus provide local and afford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at improve the working librarian's ability to better serv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A questionnaire, as a basic tool of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consists of two schemas: a data schema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specifications and the conceptual determinations of scientific vocabulary and a communicative schema that organiz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cientists and respondents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ked popul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a documentation model for the questions of a questionnaire that would allow the detection of similar questions throughout a database. Such a model can successfully manage the documentation problems of comparative longitudinal research, whereas the questions of a questionnaire are repeated and changed slightly or go unchanged through the waves. It can also help researchers that are concerned with secondary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similar questions of similar or even different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Scientists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online tools, relying almost exclusively on online resources and sharing publications freely online while generating and utilizing large datasets. As a result, librarians charged with providing services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fac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keeping up in this electronic, digital environment.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library leaders from the five campuses of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System established an on-going e-Science initiative. This initiative focuses on increasing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e-Science while improving general knowledge within different scientific disciplines. Programs of varying lengths and focus provide local and afford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at improve the working librarian's ability to better serv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强大的搜索引擎为读者提供了海量信息,动摇了图书馆文献中心的传统地位;而高层次人才不断加盟高校图书馆又对图书馆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通过组织文化变革、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开发、组织要素功能的增强可以构建一个有目的的、开放的生态型图书馆组织,以应对目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知识服务下图书馆知识转移动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e-Science科研环境下,嵌入式知识服务扩展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新模式。研究阐释了嵌入式知识服务与图书馆知识转移动态演化的耦合机理,为图书馆知识转移绩效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基于嵌入式知识服务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构建嵌入式知识服务下面向科研领域的图书馆知识转移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以及契合图书馆与科研团队动态反馈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描述嵌入式知识服务情境下图书馆与科研团队基于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关系,并针对模型的现实应用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e-Science 环境下复合数字对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cience,即“数字科研”,是建立在网格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环境。分析e-Science环境下数据资源的新变化,并简要介绍e-Science环境下的封装科学数据、计算资源、工作流和起源元数据等各种数据资源的复合数字对象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探讨大数据科学(Big Data Science)给现代和未来科研数据基础设施(SDI)带来的挑战,并参考不 同科研团体的工作对数据管理、访问控制和安全要求进行定义,然后介绍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管理(SDLM)模型,分析 所有的主要阶段,反映现代e-Science的数据管理特性,提出SDI 通用架构模型,为利用现代技术和最佳实践构建以互 用性数据或项目为中心的SDI 奠定了基础,最后对如何利用基于云的现代基础设施服务配置模型顺利实现文中提出的 SDLM和SDI 模型进行阐述,解决SDI 资源的联合访问控制问题,为科研团体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访问控制和身份管理模 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