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是衡量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体育课上学生的适宜练习密度和强度进行了研究。我省马鞍山地区,对学生学习不同性质教材的最高适宜心率也进行了探讨。尽管各地的研究方法不一,但一致的观点是,由于地区、教学条件和对象存在差别,故体育课中练习密度和强度的安排不可能有的绝对统一指标。要谋求学生在课中适宜的运动负荷,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了解芜湖市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强度的一般水平,以及在课的不同阶段,练习密度和强度分布的特点,进而提出芜湖市初  相似文献   

2.
关于幼儿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幼儿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袁朝霞,黎禾(浙江幼儿师范)(杭州大学)1.目的科学地安排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提高幼儿园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这一课题虽已引起人们普遍关心和重视,但研究工作尚未广泛展开,还有许多问题急...  相似文献   

3.
白震  陈洪  李红  赵军  易春燕 《体育科学》2001,21(1):90-90
“运动负荷的自动评审及软件设计”是在目前微型计算机普遍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可实现运用计算机自动采集、分析处理以及运动负荷的自动评估,提高分析评估体育课学生运动负荷的速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国体开发部生产的XLY-1型遥测心率仪实现心率采集接收工作,结束了单纯用人工测脉搏的历史。然而,心率采集以后还要在坐标纸上人工绘制心率曲线图,并计算运动负荷指数,显然该仪器并未完全实现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自动评审。鉴于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机辅助评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制任务,以实现运动负荷的自动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 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认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孤立地就一堂体育课本身去考虑,而应该从一堂体育课、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和各学段体育课这三个层次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充分考虑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各种积极因素与约束条件,才能真正提高安排运动负荷的科学性。一、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我们认为受下面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受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制约。一堂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负荷过程要体现出由小(低)到大(高)、再由大(高)到小(低),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家解惑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是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也是我们反反复复探讨了几十年的问题,更是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是与体育课的性质与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一、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的历史和弯路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体育课也就不成其为体育课了。因此,体育课要不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是体育课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指标,是体育课的精髓。身体素质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行,体育教师要想合理地安排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可以从“望”“闻”“问”“切”这四个方面进行把握,结合每节体育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状灵活、科学、及时地改进课堂,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合理调整运动负荷,使学生通过实践、身心、技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运动负荷应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对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中小学体育教师们都非常熟悉,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之前,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曾经是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心率(也称脉率)是用来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一种简便方法。有人研究提出平均脉率130次/分,能获得最大的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对心肺功能影响最好。据日本研究,学生脉率每分钟在130次以下,练习无精打采,没有生气;每分钟在130-150次之间,练习的兴奋性高、持续时间长、锻炼效果好;每分钟在150次以上持续练习2-3分钟就出现疲劳。我国有人研究提出体育课学生脉率在130-140次/分之间最为适合。为了避免体育课的运动量过大或过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摸脉搏、数脉率。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利用练习的间隙由教师统一时间,让学生数1…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往往只注重研究大中小学的体育课,而对于中师这一层次的研究却很少。为了探讨中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为中师体育教师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事实依据,特组织了一堂公开体育课,对学生的脉搏进行了实地测验,并根据其测定结果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测定对象是广州市白云师范学校二年级(4)班[全班共有4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3人见习]具有中等水平的×××(女)、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生理负荷及运动强度北方工业大学付梅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各种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负荷量的大小是影响身体代谢过程及能量的消耗与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效地利用课中的时间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衡量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正> 人体运动负荷所引起生理变化的材料很多,然而对心理变化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却较少见。反应时与短时记忆是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较多的指标,本课题试图以不同运动负荷为施加因素,观察反应时与短时记忆的变化。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上海市四平中学14—15岁普通学生12名(男女各半,下称普通生);华东师大一附中校田径代表队同年龄组学生12名(男女各半,下称有训练者),参加业余训练年限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对策,以期激发学生参与锻炼意识。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中部分女生。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NKI)、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搜集,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安排教材的负荷量时,多半凭着经验估计,这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要克服盲目性,使体育课教学更科学化,真正做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重视日常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测定。我们的做法是: 一、教会学生测定脉搏的方法新生入学,第一节上室内课,教与学的内容之一就是怎样测定运动负荷。首先让学生用手指按住手腕掌侧外上方,小臂桡骨远端的桡动脉,让学生自己体会桡动脉有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谈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一、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负荷量和强度对学生机体作用的大小称为运动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7.
田常根 《体育世界》2009,(1):108-110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警体教学往往重视技术教学,忽视了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导致学生在技能的运用时体力及协调性严重不足。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鉴于800米(女)、1000米(男)耐力跑将成为广州市体育中考必考项目的原因,从广州市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适宜的负荷、内容、方法等训练元素融入体育课教学中。另一方面,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繁重的学习状况,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以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培养耐力跑兴趣,从而提高耐力成绩。旨在为体育中考改革后耐力项目的训练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琼 《中华武术》2023,(12):72-74
语言是增进彼此了解的桥梁和纽带,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师生间的语言交流。本文采用费兰德互动分析法在初中体育课上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观察,借以研究初中体育课中师生互动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20.
对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经常有人写文章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也发现,确有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为此,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对改进教学是必要的。 笔者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1296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448人、初二432人、初三416名)进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20%。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男生占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