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深入探讨和研究了AutoCAD中有线宽的圆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即分别采用以"圆"绘"圆"、以"圆环"绘"圆"、以"多边形"绘"圆"、以"矩形"绘"圆"、以"椭圆"绘"圆"、以"多义线"绘"圆"、以"修订云线"绘"圆"的方法实现带线宽的圆的绘制。  相似文献   

2.
"君子以致命遂志",不同学派所看重的"志"不同,相应的如何"遂志"也是不同。从《论语》一书中谈及何谓"遂志"与何为"遂志"。在《论语》中,"遂志"中的"志"指"志于道",而"道"的核心是"仁",也就是说"遂"的"志"是"仁"。那何为"遂志"呢?其一,认为"孝"是"为仁"的根本;其二,将"忠"和"恕"视为"成为仁"的功夫和方法;其三,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四,认为"勇"是统摄于"仁";其五,将"仁"落实到具体的现实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3.
学生称"弟子",即认老师为"父兄"。《论语》中"先生"、"父兄"各二见,注家多将"先生"注为"父母"、"父兄"、"长者"而不作"老师"解;二见"父兄"一指孔子,一指子路,而两人均无父兄在世。笔者认为《论语》中"先生"、"父兄"均指老师。  相似文献   

4.
"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含义相同。"给予刑事处罚"的含义为"作出有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与"给予刑事处罚"在"作出有罪判决"上发生交集。刑法应当采纳"刑事制裁"作为"刑事处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上位统摄概念。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有其思维特点与弱点,成功的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转变高中生的思维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思维特点。分析了高中生常见的一些思维缺陷;探讨学生对于"文凭"与"技术"、"蓝领"与"白领"、"动手"与"动脑"等价值观的认识转变问题;分析高中生到高职生思维模式从"理论思维"到"实际思维"、"思维依赖性"到"思维主动性"、"会做题"到"会做事"、"会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倡导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动手即"做"的过程,动脑即"思"的过程。"思"是"做"的目的和保障,"做"是"思"的验证和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做"与"思"的结合可以促进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思"后"做"、边"思"边"做"、先"做"后"思"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也需要对"做"与"思"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与组合,促进两者的动态平衡,实现"做思共生"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其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具体来说,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出"仁"即"爱人",提倡"忠  相似文献   

8.
从"散隶""飞白"相互关系入手,理清"飞白草"之概念,阐述了蔡襄与"飞白草"、《陶生帖》与"飞白草"、"散笔"与"飞白"等诸多问题及其相互联系,提出"飞白草"个性艺术特征、蔡襄复兴"飞白草"的缘由以及"飞白草"的走向的理论见解,同时对"飞白草"与"飞白书"之"飞"同中存异的艺术特征以及"飞白草"非蔡襄所始创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认为"在昼犹昏"的"昼"为"白天",不妥;"昼"应该注释为"中午"义,大型辞书应该据此收入"昼"的"中午"义项.  相似文献   

10.
近义词"时候"与"时间"在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在量词的使用上互有差异,体现在"段"多与"时间"搭配;"种"多与"时候"搭配;而"个"两者均可以搭配,但语义上有不同。"时候"与"时间"的差别体现在:"时候"表示"(某一)时间段落",具有个体性,其理解重点不在"量";"时间"则是有序的时点、有量的时段,重在"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练"由简单的"内练"与"外练"之别演变为"招熟-懂劲-神明"的逻辑架构。由此,我们认为,对"招熟"之"精"与"通"的追问需要武术人具有"自省自明"的体认之知;对"懂劲"之"辩"与"证"的追问需要具有"慎之又慎"的度己之知;对"神明"之"敬"与"养"的追问需要具有"诚之又诚"的戒惧之知。三维度之间须臾不可分离,共同建构起了武术之"练"与"慎独"的内在逻辑。从实践智慧来看,武术人唯有做到直觉之知的默会体认与向道而思的逆觉体证,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练"之"道枢",从而达致"道通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14.
"颜筋"是颜真卿书写笔画过程中"横细竖重"、"撇轻捺重"、"左轻右重"、"里方外圆"、"笔断意连"等丰富而可感的线条笔法中表现出来的"筋味";"柳骨"则是柳公权用笔时由上往下、由里而外边顿边转突出的"棱角"与"瘦硬"笔画线条和如剑似刀的"利锋"相互衬托表现出的特有的"骨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批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继承了"民为贵"、"民为上"、"民心不可违"等积极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自明清之际先秦名辩学复兴以来,许多治墨学者按照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的观点,把"辞"解释为逻辑学中的判断(或命题),并把分散在《经》、《经说》和《小取》中的有关"尽"、"必"、"或"、"假"、"合"等解释为传统逻辑中的"全称判断"、"必然判断"、"特称判断"、"假言判断"、"直言判断",并据此论证《墨经》对判断的种类和形式已有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待商榷。本文主要阐述墨家关于"辞"的本质以及"辞"与"故"、"理"、"类"之间的关系,从而透射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墨家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并没有确切地给出"风骨"的定义,而是从"风骨"与"风"、"骨"的关系,以及"风骨"与"气"、"力"、"采"的关系中阐明了"风骨"的特质。对"风骨"这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论术语,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归纳的方式去定义,只能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庄子《齐物论》历来号称晦涩难懂。在认真品读之后,笔者认为,要很好地理解《齐物论》就首先要读懂他的主旨——"吾丧我"。"吾丧我"一方面意味着"吾"、"我"有别:"吾"为本真之我,"我"为遮蔽了本真的现象之我;另一方面意味着只有通过"丧我"来才能达到本真之"吾"。"吾丧我"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通过去除"成心"而达到"齐物"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物齐"。从而由遗形忘心进入到"无己"的境界,最终达到"物我合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V了一眼"结构中的"V",有的具有"看"的义项,有的没有"看"的义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理使"V了一眼"中原来没有"看"的义项的"V"具有了"看"的意思呢?笔者收集并研究整理了"V了一眼"的"V"语义特征,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