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在西欧文艺复兴史上,有一个常让人困惑而又不解的文化现象:自14世纪始首先在意大利勃发,继而向北流播的早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启蒙思潮,在酝酿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和反教廷的宗教改革、推动西欧的历史进程之际,却自15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开始衰落,到16世纪则跌落“为真正的低潮”,随之又在教会传统势力的围剿下荡然无存。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享有“近代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14—16世纪的一场影响深远、震古烁今的思想领域里的革命与创新,其核心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提倡“个性”,提倡人的活动和创造,使人类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从几个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发出来,出现了众若繁星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岁月悠悠,但人文主义的光辉并没有因此而衰落、暗淡,世界是由“人”主宰的世界,“人”创造了世界并改造着世界。在21世纪的历史教学中,人文主义仍然是我们需要高举的旗帜。本文浅谈人文主义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式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起点是“人世”。“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其基本范畴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法治”五个。人世五大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原始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之先,确保人世能够以人为第一价值取向。宗教异化以后的神权宗教,后来的理性主义都违背了人文主义的基本目标,将人排在其他范畴之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二战以后,人文主义与法治共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世纪将是人文主义继续勃兴,物文主义和其他非人文主义哲学、宗教彻底终结的法治共和世纪。  相似文献   

4.
生命创造体的精神乐园:人文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价值取向等遏制了作为生命创造体的学生无限多种可能的发展 ,而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最高目的 ,强调生命创造体的主体地位。在科学“物性”和教育“人性”对抗与融通的时代 ,人文主义教育极具有紧迫性、重要性。所以 ,本研究试图在批判中挖掘教育现象掩埋的基岩 :人文———回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探求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教育 ,以求重塑生命创造体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语文教育中“人文主义”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许多语文教育行为也被贴上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标签,由于打着改革的旗号,所以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中,最典型的是以语文的“人文”性来反对“科学”性。他们没有认识到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排斥科学精神,相反,真正的人文主义教育更为注重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一、关于科学主义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兴起要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必须得从“科学主义”谈起。“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成功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科学主义在18世纪的机械物质论、19世纪的孔德实证哲学和社会物理学、20世纪初叶的逻辑经验论中被推向极端。他们无限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无条件地把科学方法应用于所有学科,提出科学方法万能论,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例如,他们认为科学是对自然乃至社会规律的揭示;科学的实证、理性等方法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科学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必须以技术为中介,科学是推动文明进步和造福人类的源泉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科技统治论”。科技统治论最早渊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决定论,其核心思想是:无限赞美...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叙事话语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性语境中,作为人文主义话语构成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一组超越时间、重复出现的“主题”。当代人文主义话语由此构成三种倾向: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他们多元互补地创造了人文主义的叙事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和18世纪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了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8.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人文主义宗教观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宗教问题提出的一种带有共同倾向性的思想理论,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内涵,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部分。对它进行科学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实质,准确把握当时人文主义的立场、观点及其对资产阶级思想发展的影响。然而,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却存在一种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否定人文主义宗教观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之间的本质区别,甚至封建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也被划入人文主义者之列。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既是资本主义因素最发达的地区,又是罗马古典文化的故乡,因此就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中心。而某些城市政权对人文主义者及其人文主义活动的支持,对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异端运动、农民起义对教会的打击,“亚维农幽囚期”的出现,教权走向衰落,又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时机。这一切就决定了文艺复兴必然是在意大利发生,而不是在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只有把握住了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才能使思想美德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营报刊的"文人论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民营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任何报人办报,总以一定的办报思想为指导。近代“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政治色彩浓。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活动能力,比较注意民众的呼声,提出报纸应当反映民众的活动,应当成为民众的喉舌。他们这些优良的政治素质,对于他们当时的政治作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报人,也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一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主要的智力支持.其实,从政治学的视角看,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即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政治资源的一个新生点,它既能保护现存的政治资源,又能增生新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他们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接班人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思想,全面加强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许静 《教育学报》2002,(7):10-12
社会历史的变迁使得传统德性的内涵在现时代发生了改变,并且,德性也从以往在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被暂时“隐蔽”,但是,德性永远不会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始终会以或近或远的距离守望着人类及其生存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17.
美德是麦金太尔伦理学的核心概念。美德具有与共同体生活相契合的实践性、叙事性和历史性。麦金太尔对美德的崇奉和对启蒙运动以来道德筹划的批判,提倡回归共同体的生活,是现代性社会弊病的一种补偿性解决方法。他的美德伦理学说对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德     
甜美的白昼,如此凉爽、安宁、明媚! 天地间完美的匹配-- 今宵的露珠儿将为你的消逝而落泪; 因为你必须离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开展"三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三心",使他们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个体德性是外塑和内生共同作用下生成的,但是随着主体性的高扬,德性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生成。文章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考察了德性自主生成的理论根源,并提出了德性自主生成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