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志平 《新闻前哨》2004,(10):63-63
科普广播作品和一般科普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可听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普广播作品往往是科学性、知识性有余,可听性不足。努力增加科普广播作品的可听性是科普广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增强科普广播作品可听性的方  相似文献   

2.
报刊新闻讲究“可读性”,电视新闻注重“可看性”,同样道理,广播新闻也要有“可听性”。可听性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新闻事实)和新闻形式(报道方法)。新闻价值越高,可听性自然就越强。而同样的新闻事实,可听性的强弱就决定于新闻报道的方法。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一方面写作上精当、形象,娓娓道来;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广播新闻所用声音载体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4.
周涛 《记者摇篮》2010,(5):47-48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是广播的基本功能,而可听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好的广播新闻应当有很强的可听性,能够让人产生继续听下去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广播,从本意上讲,就是说话给人听."既然是给人听,所以,广播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有一个听众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的问题,也就是广播的可听性问题.也有人说,可听性是广播追求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给人听的,一档好的广播节目势必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让人听来赏心悦耳。然而广播唯其只能听,也给它带来种种局限,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竞争愈来愈激烈。广播要想嬴得听众,就必须充分挖掘其潜力,发挥广播优势,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袁青  范延锋 《记者摇篮》2006,(10):53-53
广播社教板块节目,是人们获取资讯、沟通思想、捕捉时尚的重要窗口,是主持人直播的节目单元,是有板有块,板块结合,生动活泼,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形式。社教板块节目的可听性,直接关系到广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广播频道越来越多,各类节目异彩纷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社教板块节目似乎办得有些吃力了,提高它们的可听性就显得更有必要。从哪里入手呢?我们想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一、精心策划设计是保证听众欢迎的关键现在,听众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根据这个新形势,精心设计我们的节目。每期节目,要有中心。要围绕一个…  相似文献   

8.
茹红 《中国广播》2010,(2):42-43
“三贴近”原则是广播电视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广播作为一种听觉文化,其“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便是可听性。具有可听性,才能真正提升广播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厦门经济交通广播的特色,从广播与听众的关系、广播报道的着力点及节目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广播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以声音为载体来传播信息的。因此,要增加广播的可听性,就需要前方记者发回大量具有可听性的录音报道,这就对在异地采访的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身处异地的记者往往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那么,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如何更好地运用采访器材,完成采访任务呢?2002年,中国华艺广播(CHBC)先后推出大型异地直播报道《CHBC直播大西南》和《CHBC三峡不了情》,对广播大型异地直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一件广播新闻能否成为好新闻,除了导向性原则外,可听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好的广播新闻应当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让人产生继续听下去的愿  相似文献   

11.
有些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后,片面地理解和实行新闻报道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对新闻评论也实行了"一稿多用"。于是,许多广播评论实际上成了文字评论的有声版,导致广播特色不明显。本文认为,广播评论要追求可听性,就必须多用录音评论形态,除了论据要以现场音响为主、论点要由记者进行阐述外,论证也应该体现出动态过程特征,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广播评论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2.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3.
节目质量是广播的生命。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是建设一流广播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 但是,经济报道的枯燥无味,可听性差,仍是目前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广播经济报道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以适应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听众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表现自我的传媒,用好、用巧、用活声音是挖掘广播潜能,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大课题。 音响是体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创立有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的广播风格的重要标志。在采编节目时,最大限度地使用音响,既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形象感,又使广播的个性鲜明,是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阳 《记者摇篮》2009,(4):58-58
对于广播新闻,准确地使用音响,可以增强可听性和新闻宣传的公信力.音响对于听众,可以起到“提神”的听觉效果。因此,作为从事广播媒介的新闻记者,必须擅长使用音响,而用时就能信手拈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储备音响.  相似文献   

16.
何国庭 《新闻窗》2010,(3):61-62
新时期,传媒竞争更加激烈,广播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相对稳固的受众市场,成为广播人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直接结果,表现为广播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全面创新以及传播上的速度加快。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只有强化其可听性,才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听性是广播宣传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些变化既给我国的广播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播新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再加上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报纸的版面越办越活,广播新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广播新闻要摆脱这些困境,只有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可听性,才能真正吸引听众,赢得听众,才能保持其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所谓可听性,就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广播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人们从听广播中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大事,可以从选择喜爱的节目中得到享受和乐趣。由此广播语言自然成了联系广播与听众的纽带。广播语言运用的标准与否,通俗与否直接影响着收听率。 要增强广播的可听性,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尽量避免用晦涩的词句,少用华丽的形容词,以增强广播的可听性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19.
郑颖 《新闻前哨》2002,(7):32-33
广播的传统特性包括可听性、及时性、通俗性等,在广播的所有特性中,可听性是根本,是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众对广播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可听性的标准也在改变。以前,广播是公众获取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现在,公众听广播希望获取各种信息,欣赏、娱乐和休闲。为适应听众新的需求,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作不断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一、增强节目的可听性1、从“面面俱到”到“量身定做”。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的贴身服务项目,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稳住目标听众群体,并争取把“非注意力”听众变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和广播新闻节目一样,广播专题节目是广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广播专题节目的生命力,增强可听性,已成为县级台开办专题节目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