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少年时代在战士与诗人的郭小川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殊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日后的生活和创作确定了光明的指向,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祖国的患难点燃了他的青春激情,对于外来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反抗铸成了他战士的性格.正是这一切,深刻影响以至决定着郭小川一生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以<玉米>为代表的"玉米"系列小说都与"文革"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显示了其强烈的"文革"情结.一方面毕飞宇颠覆、消解了革命叙事和革命话语,既残留晚生代的叙事特征,又突显了新的叙事策略和话语特点;另一方面他也通过对文革背景及革命话语的挪用深刻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悲剧.在这颠覆和挪用之间,实现了对革命话语的审美性观照,也预示毕飞宇创作风格的整体位移.  相似文献   

3.
拜伦的叙事长诗<唐璜>在众多对唐璜故事的改编中因其个性化的塑造而独具个性.随之,紧密围绕拜伦个性而展开的研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这些研究诸如"道德与否"、 "拜伦式英雄"和拜伦与不同作家创作比较研究的梳理,可以充分展现拜伦其人远远高于创作之上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了他超出浪漫主义诗人"自由战士"的姿态,而且书写了一位超越时代与国家界限的诗坛神话人物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4.
唐代佩剑诗仙--李白与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诗仙李白鲜为人知的体育活动,如佩剑、舞剑及骑射等等.认为天才诗人李白与武艺结缘,当是壮志满怀,希望施展"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指出他不仅诗风豪迈飘逸而且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5.
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他们代表了京派的鲁迅观。尽管李长之和沈从文对鲁迅的个人情感很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文学的本体论立场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两个鲁迅形象:诗人鲁迅和战士鲁迅。他们理解和赞赏诗人的鲁迅,评论不乏真知灼见,对后者的鲁迅却多有误读。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神圣"思想是其诗化哲学进一步玄冥化的呈现,蕴涵着"神圣"、"神性"、"神"的三位一体的内在气脉,涵摄着"自然"与"真理"的交织融合."神圣"逃逸了形而上学之桎梏,启示形而上学域外的另一维"它者",其是对人类世界不可知的留白,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拨.关注"神圣",旨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里对人类世界说"不".  相似文献   

7.
李元洛、雷达和阎纲是当代文坛知名的评论家,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文学研究、批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度过半生之后,他们都投身于散文创作,为当代文坛写意了一幅"另类"风景.李元洛的散文具有"诗意"风格;雷达的散文既是评论,亦是美文;"赞美亲情、赞美人性"是阎纲散文的写作基调.  相似文献   

8.
刘延陵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代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及其理论译介、青年诗人培养等方面均做出积极的贡献。他的诗作处处洋溢着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除此之外又有很多超越"五四"时代的诗学旨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创作实践及生活等方面所秉承的自由精神,这种创新的自由精神贯穿在其诗歌创作及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五四"启蒙初期的诗人来说,这一主张无疑是伟大的、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9.
刘杰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4):85-87,132
孙中山货币银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通过"钱币革命"建立现代货币本位制度,同时在其革命生涯中积极推行银行建设主张,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货币银行建设思想。这些主张和实践都推动了近代货币银行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涛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以来的28年间,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中国著名诗人,继而又成为一个散文大家,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军旅诗人,他又是个极具天才灵性的诗人,从诗人到散文家,周涛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本。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深刻体现了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哲思、想象。他的散文如贝多芬的音乐,如书法中的“狂草”,像那些“巩乃斯”的群马,在做一次亘绝千古最写意的狂奔。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巨人,他的作品以其思想的无比深刻性和语言的非凡纯熟和精粹,显示出他的成熟和独到.作为白话文学的坚定倡导者,鲁迅以他的作品,显示了白话文强大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力,同时,他又以一种特别的白话文言味或文言白话味显示着他特有的风格.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而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我理解为一种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对形式和技艺的尊重,以及某种朝向经典的持续不断的有意识努力.当...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相似文献   

14.
1924年8-10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遭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商团事件"。范石生是这一事件的当事人,过去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他在其中与商团勾结,是反对孙中山解散商团和武力制止罢市的主要人物,采取了全面否定的简单评价。本文通过对在德阳新发现的孙中山先生佚文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商团事件中,范石生、胡汉民等并非是孙中山的对立面,并非始终反对武力解决"商团事件",更谈不上与商团"勾结"反对孙中山。总之,范石生将军在"商团事件"中的表现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5.
综观王蒙的创作,不论是其人生还是其作品都与时代的革命政治运动紧紧纠缠。一方面,革命成就和塑造了王蒙,给予了早在少年时代的王蒙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也给予了王蒙生命的激情和诗意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的机会。另一方面,革命又抛弃了王蒙,使得王蒙不得不承受革命运动给他带来的人生磨难。因此,透析王蒙的心灵,把握其心灵的冲突与协调,"革命"显然是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取得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在物理界有着极高的评价.作为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抓住机遇,善于发挥自己的专长;涉猎广泛,又善于融会贯通;独树风格,又善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印度现代思想大师奥修的若干思想"没有人被允许成为他自己"的哲学出发点;"向内的革命"是对个体生命的拯救;"革命的途径"是静心;"理想的新人类"具有两大特征,即天真与爱心.文章认为奥修的思想有缺陷和矛盾,但其对人生独特新鲜的体验和创造性思考,能使人们从另一角度领悟到对人类存在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崇尚运动、赞赏"抵抗",强调"善恶相竞";以人生、世界、宇宙为审美对象,追求伟美、崇高、豪放、壮观的审美感受。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却能领略到一种最有价值的美--崇高,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主导的革命功利主义美学观。和平建设时期,他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后期,承认"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他还肯定了形象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成大最富创作个性与特色的诗是地理诗,其熔地理内容与诗歌形式于一炉、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其地理诗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同时反映了他重视民众力量和民心向背的政治观,也是研究古今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