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伦理史上的重要范畴, 具有多层次的内容。批判地继承“孝”这个道德遗产, 大力提倡养亲敬老, 不仅有利于稳定家庭, 且有利于稳定国家和社会,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它曾经在历史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养老保障功能。在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背景下,孝文化观念的功能不可避免地被弱化,并对家庭养老方式形成巨大冲击。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严重养老压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观念,这有助于积极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也有助于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文化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必然会对它所依托的物质社会产生影响。封建社会脱胎的孝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它的不断发展中,曾起过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可以在当代社会发挥它应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孝的本质是子孙之德,经历两大演变后与宗法政治结缘。传统孝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有利有弊。现代的孝是对传统孝的批判与继承,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是社会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维持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最悠久、最重要的传统伦理观念,而且影响最为深远。孝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孝道是儒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孝之人文意义,孝之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孝之对社会和谐与安定团结的价值,依然对现代社会弘扬人文精神、建设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晓飞 《教师》2013,(21):10-10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学会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孝道文化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现在学生孝道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9.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一套由维扬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被广为传阅,这是全市首家开发的“孝文化”地方课程读本。教材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漫画,故事来源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细节,同时还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礼,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将时代精神和文化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介绍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历代发展及其元素,分析了孝文化对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规范家庭成员行为、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示范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2.
孝的思想、孝的道德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孝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本文从孝的产生。孝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孝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孝与社会等关系中进行考察,认为批判地继承孝的道德,发扬传统孝的美德,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和改善孝的教育,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考在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孝是最具东方特色的思想,是东方伦理的核心。在封建社会中,凡与孝相抵触的思想都被视为邪说异端。佛教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顺应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道德需要,我国传统孝文化仍是促进农村家庭和谐、代际和谐、人际和谐及形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和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的必然选择,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古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长久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弘扬孝文化,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实现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蒙学的典范之一,其中所倡导的"孝"文化思想,对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入研究《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思想,将《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渗透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和平友善的人际关系,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坏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孝"的基本涵义包括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和爱护自己四个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孝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被现代人所忽视,人们在"孝"观念与行为上存在着不能供养父母、不能体谅和尊敬父母、自伤甚至自杀等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的主导性作用、大众传媒的引导性作用和法律的规范性作用来传承优秀孝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只要家庭关系存在,孝文化就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会马上全部消失。因此,当前注意研究、弘扬孝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此推动当代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试着对我国传统孝文化进行简单考察,着重在现代意义上重新认识孝文化,分析传统孝文化中某些合理内核对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大影响及弘扬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者根源于孝文化,后者根源于西方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周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礼制的记载中,司马迁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周代孝文化。养亲尊亲,善事父母;祭祀祖先,守孝三年;承志立身,光宗耀祖;孝、仁、忠相融合等,都是周代孝文化的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代孝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是后世孝道发展的基础,不仅具有凝聚人心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而且具有和谐家庭、稳定社会的功能,并且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化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要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4.要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5.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6.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7.要重视科学、历史、文化的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8.要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9.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