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信夏阳东渡的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派韩信攻打降而又叛的魏王豹。韩信在秦地临晋设疑,从夏“罌缶”(木制桶)作为渡水工具偷渡黄河,在安邑虏豹。此事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魏王彭越列传》以及《汉书》中均有记载。韩信是从夏阳偷渡黄河的。黄河西岸自古就有两个夏阳,一是今韩城市的古称夏阳府(在今韩城市南5里),最早见颜师古《汉书》注;一是今合阳县东王乡的夏阳川口,最早见裴(?)的《史记》注。裴注曰:“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同州即今大荔,大荔之北自古无“渭城”地名,  相似文献   

2.
有关《毛诗序》的问题,是历来使人伤脑筋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四库全书提要》曾概括这一情形说: 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寺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注也;以为卫宏受学曼聊作《寺序》者,《后  相似文献   

3.
《柳敬亭传》自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原五年制课本第三册,今必读课本第五册)以来,注释即有可商榷之处,而至今未作改动。现仅就其中三个词语的注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分述于下:[加礼]课本注云:“礼遇有加,以恭敬之和接待。”试问,以礼接待还有不恭敬的么?在这里“加”字应是解词的关键。《左传·隐公五年》所谓“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之“加”就是典型例证。杜预注云:“加命服之等”,也就是说葬礼规格要增加一个等级。“加”就是“增加”之意。自古“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  相似文献   

4.
《左传·僖公六年》载:“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士舆榇。”杜预《注》云:“缚手于后,唯见其面,以璧为贽,手缚,故衔之。”《史记·宗微子世家》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史记·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刘氏云‘面即背也’,义亦稍迂。”此后,多数学者及权威著作多用杜预《注》及《史记·索隐》的说法。如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岳麓书社1985年版)卷1载:“面缚:僖六年《传》:‘许男面缚。’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案:面,背面也。”《辞源》第4册(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5.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均同此说。《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中国诗话》略同于此。《中国古代诗话选》范(木亨)小传更认为清江“今属湖北”。据《元史·地理志》夔州路施州条:“唐改清江郡,又改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因之。旧领清江、建始二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并清江入州。”临江路条:“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  相似文献   

6.
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第1册卷1《杨炯》条“炯,华阴人”,后注谓新、旧《唐书》“杨炯,华阴人”,“当指郡望而言,弘农华阴杨氏,自汉以降即为望族”。又认为当时华阴郡“州治在今陕西省华县”,判断华阴县即今华县,此点值得商榷。首先,华阴、华县不可  相似文献   

7.
杜甫在其不朽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恶卧”之“恶”应读何音?“恶卧”一词又出自何处?作何解释?无论是杜诗专集,还是唐诗选本,或是大中专、高中语文课本,都不甚统一.有注为“è”,即“恶习“恶”的,有注为“Wù”,即“憎恶”之“恶”的.有释“恶卧”一词的“睡相不好”(林家英、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有释为“秋季之夜,被子很冷,小孩儿不高兴睡在里面”(傅庚生《杜诗析疑》).其实,“恶卧”之“恶”的正确读音应为“è”,即“恶习”之“恶”.“恶卧”一词作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8.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夏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颜师古注以为其地在中山国。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分析,颜注显误,安民县与呼池苑之属地,不在西汉中山国,而在安定郡安定县,即今甘肃华亭县一带。呼池苑是《汉书·地理志》失载的边郡六牧师苑之一,王文涛《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一文认为“安定属巨鹿郡”的考证,因对史料引用和理解有误,故结论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10.
屈原《九歌·东君》云:“照吾槛兮扶桑”。汉王逸注:“吾,谓日也。槛,楯也。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其高万仞,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爱始而登,照曜四方,日以扶桑为舍槛,故曰:照吾槛兮扶桑也。”又,《离骚》云:“总余辔乎扶桑”。王注:“扶桑,月所拂木也”由此可见王逸以“扶桑”为木名。汉许慎《说文·木部》谓:“榑桑,神木,日所出也。”又,《部》“”字条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木也。象形。”按;“榑桑”亦即“扶桑”。令人朱季海曰:“后人并作‘扶’者,以今字改古字耳”(说见《楚辞解故》),朱说甚是。“扶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诗文系年》辨误近日翻阅李德深先生《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系年》)一书,见其偶有未妥之处,特撷取二例作一辨识。一、《太子太傅田公况墓志铭》。《系年》据本《志》中有“妻富氏,今宰相河南公(指富弼,其郡望河南)之女弟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以演义为兰本编的“三国戏”广泛流传,“空城计”已成我国民间妇孺皆晓的故事。据说蜀魏交兵,魏将司马懿率大军猝然直逼西城。当时,蜀相诸葛亮的大兵都分遣外地,手下只有些文人和老弱残卒,欲战不能,欲逃不可。诸葛亮智出奇计,命令大开四门,每门派二十兵卒打扫清洁,自己则坐在城楼上悠然抚琴。司马懿见此,疑有伏兵,即挥兵撤退。关于“空城计”一事,裴松之在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引“郭冲三事”,已证其无。其实,文学作品中的这类问题本不足考。但“诸葛亮西城弄险”之说影响甚深,以至有事情确是发生在西城的说法。案汉魏时期的西城,即今陕西安康,位于汉中东七百里。而“空城计”故事,是在马谡  相似文献   

13.
杜预注和孔颖达疏对《左传》的断句,不乏错误:有的在后世学者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今未见有人指出;有的虽经后人指出,但近代有人不但不接受,反而以正确意见为误。本文先用正确标点引出误读之句及有关上下文,然后阐述鄙见。 一、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bi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庄公三十二年》 这些话由于杜预的一处误读,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说文》解释“bi”字引“春秋传日:‘bi门而与之言’。”引语和传文“bi而以夫人言”文字虽不尽同,但意  相似文献   

14.
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是李贺诗歌评注本中较为精良的一本。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博采以前各家之说以为汇解,而又颇能折中是非,审慎明辨;旁征博引,引用资料极为丰富。其注本不足之处主要为:引而不释、当注未注等。  相似文献   

15.
盟、诅之关系及其巫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典礼下》郑玄注云:“聘礼今存,遇、会、誓、盟礼亡。”是汉末已不知盟礼的具体内容。孔颖达曾据《左传》所载事例探寻盟礼的仪节,具见于《典礼下》“正义”。侯马盟书出土以后,陈梦家先生的《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一文有“左传所见盟誓之制”一节,详细讨论《左传》中散见的盟礼程序和仪节,较孔颖达更细致,更有条理,但是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同大多数学者一样,都是把注意  相似文献   

16.
《史记·项羽本纪》有“瑕丘申阳者…… ,先下河南郡 ,迎楚河上”(中华书局 1975年《史记》点校本 )之句 ,学界对其译注颇有相同之处。赫志达、杨钟贤主编《史记全译全校》本译为 :“瑕丘申阳…… ,首先攻下河南郡 ,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 ,说明秦末楚汉战争之际瑕丘申阳曾攻下河南郡。台湾学者龙宇纯等译著《白话史记》本为 :“瑕丘申阳…… ,曾经抢先去河南郡 ,迎接楚项羽军于河上” ,亦认为楚汉战争时已设有河南郡。其实 ,这些解释都颇值商榷。河南郡域在汉时相当于今河南省西北部 ,然其究竟始置于何时 ?《汉书·地理志》记 :“瑕丘公申阳…  相似文献   

17.
诗圣旅陇纪行诗的当今地址大部分已有统一认识,唯独《龙门镇》、《积草岭》二诗尚在仁智互见之中。在前文《杜甫陇右诗<龙门镇>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史料与实践证明:西和县石峡镇高河村的大石和小石与《水经注》记载的“龙门谷”相符,高河水为龙门水:页水为《水经注》所载的“东北穷溪”,并根据《河水注》对小榆水、契水、禄谷水等表述“文法一致原则”,确定页水是横水的傍流、斜支、测流,是横水的源头之一,二者不可分离;又据史料记载的一则战例和戍镇设置规模,判定今西和县石峡镇石峡街是杜甫笔下的“龙门镇”,其成县府城集与西和坦途关均与史料和《水经注》所载相左。  相似文献   

18.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11魏废帝 (齐王芳 )《即位诏》案曰 :“齐王芳纪二月 ,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 ,今编人孙资文。”又卷 2 2孙资《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按曰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严可均把“令”当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20.
“今……于此”是先秦两汉诸子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这里,我们从诸子文中选出《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论衡》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今……于此”结构的一些特征。 一、“今……于此”出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