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 高考命题改革:以应用题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涉及高考和中考命题改革.1992年高级研讨班指出:“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现行的数学考试命题,防止数学考八股,应是当务之急……在升学考试中适当地逐步出一些‘问题’作为考题,使问题进入数学教学的阵地.”主张通过在命题中增加应用题或更一般的问题解决含义下的“问题”,作为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数学解题的方法的确定,有赖于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有赖于把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各种关系具体化;有赖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而“退中求进”的思想方法,正是实现上述转化的途径,因而它就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特殊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辩证的认知规律,历史上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时常是由特殊引发的.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特殊化方法,常常表现为将一般问题特殊化处理或从特殊出发探索解题方向,以获得问题的解决,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善于“退”,一直“退”到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诀窍.其实质就是特殊化归,那么特殊思想有那些解题功能呢?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中,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笔者将其统称为“一元二次”问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几年的高考和竞赛中,以“一元二次”为背景的数学命题屡屡出现,但其结果表明这类问题一直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弱点.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解决“一元二次”问题的策略一“三三制”:三种形式;三个突破口.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函数”是贯穿在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每年的高考对函数问题的考查所占的比例都相当大,可以说是常考常新.尤其是“导数’和“向量”进入新教材之后,给函数问题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开辟了许多新的解题途径,拓宽了高考对函数问题的命题空间.下面笔者将结合近几年的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谈谈高考中函数问题考查的新视角,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彭翕成 《数学教学》2010,(6):33-34,38
奥数专家朱华伟教授在《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一书中援引数学家Arthur Engel的观点“创造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困难,创造问题几乎没有什么一般的准则.据我所知,在命题者的行列中,还没有一个Polya写出一本名叫《怎样命题》的书籍”.这充分说明了命题是一件充满创造性的工作.虽然命题人大多数学水平比较高,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相似文献   

8.
数学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着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解题的过程就是问题转化的过程.所以,转化策略是数学解题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中,数列问题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谓常考常新.在2004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它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更是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成为高考中的“新宠”.由于它们在知识上具有综合性,题型上具有新颖性,解题方法上具有灵活性,思维方式上具有抽象性,所以高考命题人常“乐此不疲”地去编制该类试题.但学习者对此却往往不得要领,这类综合题由此“曲高和寡”而难以“亲近”.本文从求解策略出发,  相似文献   

10.
数学应用题可以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优化问题在数学应用题中占很大比重,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试题的表述中,往往出现“最大(小)”、“至多(少)”、“最好(差)”等词语,对题意给予暗示.本文介绍几种这类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1.
构造法解题的导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的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者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元件”可以是:方程(组)、函数、代数式、不等式、几何图形、公式、向量、复数、算法与命题,甚至于构造类比问题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要明确,构造“元件”是手段,转化问题是策略,解出数学问题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每年的高考对函数问题的考查都占很大比例,且是常考常新.特别是“导数”和“向量”进入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后,拓宽了高考对函数问题的命题空间.本文试对高考函数命题的新趋势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张春明 《中学教研》2004,(12):11-12
多项式函数中的切线问题是导数内容的一个“新亮点”,由于它涉及高中数学中较多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近几年,各类考试中命题人常以切线问题为载体,编制试题,来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但由于切线问题知识的综合性、题型的新颖性、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导致学习者往往不得要领,以至无从下手,本文就切线问题的解题策略作一归纳,为切线问题的迅捷解决开出两剂“良方”。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关联图形”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一些图形.近年来,关联图形的数列问题,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试卷上,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代表着新时代的气息.这类问题极富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及较强的规律性,所以,倍受命题专家的青睐.而学生做起来常常感到困难,弃之又可惜!下面进行分类探究,旨在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给构造法唱点反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高考数学北京试卷第20题.设定了一种新的函数(必须满足两个给定条件的函数),2003年高考数学上海试卷第22题.定义了一个新的集合(集合M是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f(x)的全体),其共同的特点是两个问题中所“设定”.所“定义”的函数都是“新的”.所具有的“条件”.“性质”都是中学数学课本中所没有过的.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概念.新的知识.新的情境.从命题的理念看.其目的是要在新情境中考查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的关系形成的一个“关系链”,化归思想就是不断地变更问题,使待解决的问题由难变易或变为已解决的问题,或者把某一数学分支中的问题变为另一数学分支中的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往往需要构造一个与之相关的命题,并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新问题,从而达到简单、直观、易解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就是构造法.构造法体现了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由繁难到简易的“转化”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李昭平 《求学》2004,(10):48-50
“函数”是贯穿于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它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思想丰富、综合性强,很容易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正因为如此,每年的高考对函数问题的考查所占的比例都相当大,可以说是常考常新尤其是“导数”和“向量”进入中学数学教材之后,开辟了解决函数问题的新途径,拓宽了高考对函数问题的命题空间.下面笔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的阅读理解型问题逐渐成为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在阅读理解型问题中,尤其是“新定义图形”问题更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