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将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的辩证统一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将革命性作为实践的内在本质规定,现存社会生活在实践基础上辩证发展,人类因之由“彼岸”返回“此岸”,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科学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变革现实,改造世界。在实践中充分展现本质,在实践中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能日新又新,亘古亘今。探寻“莱茵河葡萄酒”与“莱茵河彼岸”两个带有革命实践意味的哲学意象,在思辨终止之处,在现实生活面前,展开对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历史性叙述,在实践中证明此岸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4.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6.
"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思想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其人生哲学中"仁"、"道"思想不但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他所倡导的积极入世而又超凡脱俗的思想,使人的内心有所归依,至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问题存在颇多的争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应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对当代正确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教法、学法、教学法、教学方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力求从辨析中,探寻"教学法"、"教学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法"与"方法"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学法"与"教学方法"也并非完全等同;"教学法"是上位概念,既包括教学的方法也包括教学的原理;"教学法"并非教法与学法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教法、学法和连接二者的组织法共同构成;"教学方法"也不等于教导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由教导方法、学习方法,以及在二者之间起纽带作用的组织方法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突破了《莺莺传》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严重缺陷、在宋金许多作品、特别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创作,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反封建主题,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古代爱情戏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不再"和"再不"可以互换,实际上两者之间在用法上有着许多区别,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能互换.翻译时要仔细分析"不再"和"再不"的含义,采用英语动词、词组、副词、形容词,结合一定的时态、语态,才能把汉语原本的意义准确传达.  相似文献   

11.
论"健美操"与"有氧操"的甄别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共用"健美操"一词,而给人们在使用时造成的混淆和误区,提出建议:除竞技性健美操使用健美操一词外,其它健身性健美操都应称"有氧操".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语中,"杜鹃鸟"一词具有的不同国俗语义,它以其独特的外在形象,经不同民族的审美情感、体验内化后,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折射了中西方意蕴复杂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翻译者的任务》作为乔治·斯塔纳所勾勒的翻译的第4个时期的开端复制了这个时期关于翻译的言说,然而它自身同样处在翻译的境遇之中。按照德里达与德曼对本雅明的解释,翻译自身形成的是一种债务与失败的关系,而这表明了翻译自身不可翻译的特征,而这正是翻译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14.
负债资金的个别资金成本率较低,可视为较便宜的资金来源。当企业负债超过一定限度,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便宜的资金来源也变得不经济了。因此,企业应保持最佳资金结构,在节税利益和负债资金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括了"直引结构"的语言结构特征,探讨了"直引结构"中转述分句和引语间貌合神离的句法关系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直引结构"所使用的独特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段造成的.认为对处于边缘地位的"超语句"结构进行语法分析需要一种新的语法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说"的"     
“的”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 ,在语言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变模糊为清晰清晰 ,就是清楚明白 ,不含混 ,不模糊 ,无歧义 ,让听者或读者能迅速准确地领会 ,这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在语言表达中 ,有时 ,由于句子过长 ,稍不注意 ,漏掉个“的”字就会使表达含混不清 ,令人费解 ,影响了语言的清晰性。如果“的”运用的恰当 ,就能使语言清晰 ,例如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 ,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1 996年高考题 )。我们略加分析就会发现句意有悖常理 ,“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行为举动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王力军 《职大学报》2007,(1):112-113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两千五百年后,大同社会乃是今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虚无”和“荒谬”又体现人了生存的希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带着病痛活下去,”从而穷尽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新儒学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内圣"与"外王"在古代与现代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致于未能看清这一结构由古代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所在.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内圣"与"外王"的通透之处在社会的第三域,即公共领域.在我国,只有加强公共领域的建构,才能使得"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使得二者形成相互通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