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台湾地区开展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站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收集并整理了7所高校硕士课程设置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其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师资建设、培育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三大要素,结合我国大陆地区图书情报学硕士的教育现状,总结出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启示:一是聚焦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图书资讯学师资国际化水平;二是切中时代脉搏与学科特色,培育图书资讯学需求导向型人才;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模块化,培养图书资讯学专业竞争力;四是依托"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驱动图书资讯学教学全程。  相似文献   

2.
美英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设置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例方法研究2007年英、美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居前几位院校的硕士教育,英美两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呈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沟通技能和领导才能培养的特点;其培养模式主要采取基于高学分的弹性学制,并以学位论文为毕业考核主要内容,美国还采取双学位培养模式;英美两国硕士课程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还有大量的专题课、讨论课、实习课等.对美英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现状和培养动向的分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美国几所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的主要模式与重要特征,从实践层面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实地调研3所美国图书情报教育知名大学的基本教学情况,比较、归纳其教学模式与特点.结果:美国图书情报学科课程设置兼顾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并根据学院发展方向有所侧重,设置少量必修课,同时配备丰富的选修课,侧重对学生研究方法与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结论:美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具有选课、上课自由度高,但课外学习、考核都把关严格的特征,各环节倚重、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教学工作管理实践效率,值得国内大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英美国家为研究对象,以网络访问的方式调研美国图书馆协会和英国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协会认证的LIS硕士课程,分析两者核心竞争力、核心课程及基本要求之差异,最后为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图书馆员了解国外图书馆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提供一些借鉴,有助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情报学教育20年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以文科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 ;图书情报学教育一体化尝试。 90年代的特点是 :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成为关注的热点 ;图书馆学核心课程逐步形成 ;课程体系从图书情报学向信息管理转移 ;图书情报学教育分化显露。存在的问题 :未能正确理解“大情报观” ,未能正确处理“情报”与“信息”的关系 ,未能慎重对待专业目录调整。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研究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图书情报学科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应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及学科教育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图内外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管理技能培养现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对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建议,以期能为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需求看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我国图书情报人才社会需求的状况;提出面向21世纪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对图书情报学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专业分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对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以期赓续与弘扬我国情报学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理清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展现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未来情报学教学的启示。[结果/结论] 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内容体系包括基于中国情境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情报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迎合社会需要的多目标培养体系。同时,用国际化视野构建情报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社会需求不断推动情报学课程改革创新,深化情报工程专业方向中的多学科融合教育是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所带来的学术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卫生部科教司同意,湖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四校图书情报学专业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于1988年11月10~12日在长沙召开。四饺图书情报学系的负责同志及教师代表1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充分讨论了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教材协编等问题。据悉,医学图书情报学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不久,但因其富有专业特色,已引起国内外图书情报界的瞩目。目前四校在校学生约为300人,学制为五年本科。  相似文献   

11.
以2011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主要著作为基础,梳理本年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从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和文献学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了解2011年度文献学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201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主要著作为基础,梳理该年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文献学理论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和文献学家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了解2013年度文献学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图书馆标准规范、政策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用户服务研究,图书馆管理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阅读问题研究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2011年度我国情报学在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计量学等五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叶新 《出版经济》2003,(11):55-55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英语图书市场.2001年,这个人口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的小国家,正与国内长期的经济停滞做斗争.而在2002年,日本是美国十大出口国中惟一实现增长的国家,达1.29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的现状及改进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实施图书在版编目的目的、标准及程序,分析了我国图书在版编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三大系统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会面临体制、政策与法制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做好部际之间的协调,推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图书馆法的制定,并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从而促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8.
《期刊图书馆员》2013,64(4):103-116
Data on serials resources in Canadian librari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years 1981-1983. The growth of serials collections in 42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examined, indicating uneven increases in various regions. Only Ontario university libraries recorded substantial and continued growth. These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serial resources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and the Canada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hich both provide nation-wide lending services. The state of serials collections in selected college and public libraries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内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述十个方面:数字信息资源发展政策与数字馆藏评价、开放存取与机构知识库、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知识组织理论研究、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与开放合作、图书馆2.0与个性化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与数字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标准以及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克农是中共情报保卫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曾多次身临险境,生死难测,但却总能处变不惊,逢凶化吉;他虽未指挥过千军万马在战场上陈兵逐鹿,但却精心策划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报战。本文所讲述的是他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生当中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