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可谓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教学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规范伦理思路却陷入贫弱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规范伦理"就低不就高"的理论假设高估了人的本性。相比之下,儒家力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体悟规范。当前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客观上需要转换为,以德性伦理为价值确证的目的论前提,而将规范伦理下降至方法论层面。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当前的规范伦理困境,进而从根本上拯救教学。  相似文献   

2.
对差异教学进行伦理分析的主旨就是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教学论为视角,分析在差异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现象和内在的伦理价值。揭示差异教学所蕴含的教学伦理的深层内涵,强调差异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伦理原则及伦理实践,为各级各类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伦理指导,使差异教学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具有根深蒂固的伦理性。现代教学空间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性发展的道德空间,还是学生“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同时还反映出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学空间发展的伦理诉求。然而,现代教学空间在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陷入了教学空间“剧场化”“同质化”和“技术化”的伦理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重申教学空间的伦理关怀以恢复教学空间的伦理性。为此,既需要重塑教学空间观以关照学生的德性滋养过程,打开学生的德性价值空间,又需要改进教学空间布局与设计,确立他者性伦理规范,提升教师的空间伦理关怀,还需要反思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构建教学空间伦理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印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伦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伦理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兴的研究领域。教学伦理体系是由一系列规范和范畴所构成的。当前,我国教学伦理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与应用来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是一种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相连的新型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具有生命性、社会性、教育性、交往性,决定了网络教学有自身的教学伦理,网络教学伦理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网络教学伦理应该在网络教学伦理理论建设、网络教学过程优化、网络人际关系改善和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四种范式,即教学规范论、教学美德论、教学语境论和教学情感论,四种范式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限度。教学关怀论以“爱”和“关怀”为伦理导向,以“关怀关系”的构建为伦理基础,以“交往实践”为伦理模式,呈现出关系性、隐含性、专业性、开放性等实践品性,实现了对传统教学伦理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重构了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教学伦理的研究或侧重于概论的研究,但是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论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得出不同结果;较多的关注教学伦理的基础和教学伦理的意义、作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的研究从“过程--结果”的研究到全面研究的繁荣,出现了一些研究名家和一批研究成果。但是,教学伦理在整体研究上还存在概念不清、体系庞杂和价值取向偏离等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至善"的事业。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学伦理冲突类型,有利于教师正确对待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价值序列和不同价值序列的教学伦理之间会产生各种冲突,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解决教学伦理冲突的智慧和能力,唯有在"教学至善"目标指引下,教学伦理冲突的解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人的理解方式的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一场教育范式的根本变革,在理论指导和观念更新方面对当代师德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深远的,使得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重新审视。只有对传统师德进行重新考量和批判继承,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当代师德才能得以真正弘扬与拓展。教师道德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实现教育理念人性化、教育工作专业化。  相似文献   

12.
Second Chance Schools (SCS) aim to provide excluded young people with new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al success. However, there is scarce research on teachers’ identities as a crucial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schools operate as sites of educational inclusion. 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SCS in Buenos Aires and Barcelon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modality of schooling contributes to the configuration of a dominant teacher identity, distant from that forged during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econdary schooling. Three elements feature this identity: the ethics of care, the personaliza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conception of teaching as a collective endeavour.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 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 自然地, 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 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 两者都存在其价值合理性根据, 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 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制度的现代转型及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教育制度转型的本质是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制度,而现代教育制度具有自由功能、伦理功能和秩序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坚持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思想,把提升教学系统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模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宗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不但需要坚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bold attempt to make sense of contemporary Koreans’ common expec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by tracing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to the neo-Confucian humanistic tradition of the Joseon dynasty in Korea that lasted for about 500 years until Korea began to modernize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n this attempt, the key concepts to be explored as equivalent to the Western idea of ‘liberal learning’ are the Confucian ethics of ‘learning for oneself’ and its relation to schooling and teaching.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whether and how this ethics of learning can be recovered in such a way as to accommodate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of our society, as the educational legacy of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of East Asia that can keep the public spirit alive in (post-) modern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主体的德性问题是教学伦理学的基础性问题,它决定着教学伦理生活乃至整个教学生活的品位。教学伦理问题既发生和存在于教学双方主体自身,从而引出教学角色的德性问题,又发生和存在于教学双方主体的教学生活关系中,从而引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伦理规范问题。从教学伦理的意义上讲,一个人只有完全具备了教师的或学生的角色德性,他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学生。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习的道德维度,探讨学习的价值规范问题,是教学论和教育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开展学习伦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它既是教学伦理研究的重要拓展,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基于教育实践探索视角、学科理论研究视角的考察,是开展学习伦理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深化学习伦理研究,需要从拓展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对当代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成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导向、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辅导活动、借助多种媒体组合来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借助试题库来进行考核,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应用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教学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它关注的是实际发生的教育活动和现象中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教学公平的前提是教学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教学公平具体表现在教学自身体系的方方面面,教学公平与教学效率本身是一种共生关系,教学公平的提出更是对西方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超越。实现教学公平,不仅要从教学的做法入手,更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