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结晶.文化一经产生,就不仅成为人类进一步创造物质财富的推动力,影响和规定着社会的发展;而且,它还具有塑造国民性格,弘扬民族精神和沟通人类灵魂的独特功能.因而,“文化”这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多维概念,伴随世界近代文化的兴起而成为众多学科共同探究的永恒主题.西方文化地理学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极不相称的是,由于近代文明的滞后和人为原因的影响,历史文化地理学的产生与兴起却姗姗来迟.近年来在“文化热”潮流的推动和学术繁荣的环境中,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学不仅迅速建立,而且呈方兴未艾之势.及时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回顾并给予科学评价,对促进其深入发展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打破各学科固有的界限,集多学科之优势,在更广阔的视野内,从更高的观察点,重新认识这段历史。但是当我们动手来研究这段历史之始,我认为有必要首先分清“文化史”与“文明史”的基本内涵。目前我国文化史研究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人们对“文化”和“文化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最流行的看法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史”则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这样的“文化”及“文化史”概念听起来似乎是包罗万象的,但它有如下的缺点:它无异于告诉我们,只要把人类创造的这些财富罗列出来就构成了一部文化史。这样的文化史仿佛把我们带进一座人类文化展览馆,我们只看到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和何以创造了这样的文化。从本世纪初到时下一部部文化史丛书的编纂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概念指引下的结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的文化活动。但是严格地说,人类是到了有自己的意识观念,即对自己的意识有了意识之后,才真正开始了文化的历史”。人类的宗教意识就是这种对自己意识的意识。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说:“宗教、迷信、神权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迄今还没有发现过有哪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自知”)的内核为“用理性去指导实践”和“对人类有限性的体认”。然而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告诫逐渐被人遗忘,现在,人类在因失去它而带来的沉痛教训面前,应重识“认识你自己”,并把它诠释为:自我反省、自我创造、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无论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还是作为文化的要素,都以多种方式影响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和传统,也会有形或无形地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每一历史时代都产生了自己的科技文明与成就,科技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都包含着具体的内容,主要阐述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独树一帜..它有自己的世界现、道德观、审美观,也有独具一格的文艺理论和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画教育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追求画面效果、忽视精神实质”等问题.中国画教育只有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领域中任何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历史观、理论观.编辑出版学只有确定全面而完整的历史观,理论研究才能够科学地确定其逻辑起点.殷商甲骨卜辞是由编辑刻契版面、复制、收藏传播等不同的角色和程序共同参与创造的文化媒体,它在文化内容和版媒体形式上已完全属于编辑出版活动,称得上是中国编辑出版历史的源头.后来的缣帛写版、竹木刻版、刻石出版、印纸出版与现代化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同甲骨文版比较起来,可以说都是同质异构或异质异构的版媒介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后开始蹒跚起步。传统历史教学中将洋务运动看作现代化的开始。这种观点只是着眼于“立新”。而忽略了对旧文化“破”的过程。在运用“现代化范式”阐述这一过程时习惯于机械的阶段式划分,这必将使学生忽略整个近代史的复杂过程。中国近代史教学应该突出现代化演进过程中文化冲突、蜕变的历史全貌,引导学生关注思想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从而把握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中国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9.
急剧转换的社会现实改变着传统的诗歌状态,也促成了新的诗歌状态如“个人化写作”的涌现;任何民族文化的演进都是和世界文化的演进多元共生的,但是作为文化创作者之一的诗人更应该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奥运会起源及发展进程阐述了它对历史的启迪作用,从理论上确认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意识以及体育运动为和平创造着机会,战争与体育“结构态”的动能比较,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价值。文章为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的积极贡献作了较确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的资源.心理学有着十分不同的历史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形态.所有的不同心理学历史形态都是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借用的文化历史资源.心理学资源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历史形态,也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现实演变,也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心理学未来发展.这包括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不应该是抛弃其他历史形态的心理学,而应该是将其当作自己学术创新的文化历史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挖掘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世界历史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她是人类从单一思维成长到充满智慧的进步记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世界历史,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使自己有一个开放和宽广的胸襟来接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敏锐地洞察国家发展趋势,使我们的国家更加走向富强和文明。  相似文献   

14.
“纯粹的语言”也即单数语言只是上帝的家,而复数语言才是人类的家.翻译的努力正是对复数语言的超越,是人类重新构建巴别塔的尝试.因此,翻译虽然在哲学的角度上不可能超越,但可以通过翻译来无限接近人类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接近对宇宙奥秘的发掘和人类自身力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不同语言和语境的翻译过程中,原著作者的思想得到深化和进一步挖掘,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展现了译者对原文的再次创造.如果说不同语言在人类之间划了一条鸿沟的话,那么翻译恰恰是对这条鸿沟的消解和超越,在超越的过程中人类的不同文化和思想具有了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开展“吃的学问多”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对饮料津津乐道。从谈论中了解到他们的长辈们对茶情有独钟,我感到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于是设计了“中国茶”的主题活动。在“中国茶”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对生活中的茶馆、茶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了“开茶馆”这一游戏活动,旨在为幼儿创造自主学习空间,提供展现自我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活动目标 1.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永子”被公认为棋中之圣品,是外国琴棋书画四大传统艺术国粹之一.“永子”不仅为保山创造了独特的社会物质财富,也是永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永子”存在的特有社会环境,对“永子”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将来“永子”文化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爱心促成长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没有教师;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便不能延续;没有教师的辛勤耕耘,便没有一代更强一代的人才大军。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从教师的社会作用和劳动特点,可以看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教师要顺利完成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其中一项就是要热爱学生。教育从…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周易》则无愧于中华文化之根源,它不仅仅是一门阐述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一般规律的哲学,更是一部囊括了大千世界各门类的百科全书.周易的思想和见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周易理论在各行各业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单阐述它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对我们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20.
刘知白以独特的贵州山水创造了风格特异的“泼墨大写意”山水画风格,深刻反映了贵州的地域自然精神,并达到一种审美文化的高度,使自己成为一位极有价值的山水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