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科技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研究机构设置及学科布局,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其本身的质量和科学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许多拥有悠久科技评估历史的国家,在其科技评估实践中,普遍建立了适合本国的科技评估标准,确保本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质量。中国科技评估尚处于初始阶段,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在分析国外科技评估标准和特点,总结中国科技评估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科技评估标准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并结合发达国家科技评估标准特点,尝试建立适合中国的评估标准,为中国科技评估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线评估法在社会发展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科技评估中的推广应用对促进科学评价和评估结果应用十分重要。从多个领域的基线评估出发探讨基线评估的定义、内涵,研究进行基线评估的若干机制,重点研究基线的建立、基线指标的选择等环节,并以科技专项为例阐述基线评估的方式方法,最后从基线评估的角度提出推动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元评估理论的学科评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云峰  曲霏 《科研管理》2009,30(1):143-148
摘要:学科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手段。本文从元评估的概念出发,在改进国外元评估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评估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以“河北省重点学科评估”为例,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从“评估项目的实用性”、“评估方案的可行性”、“评估过程的合理性”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四个方面对河北省重点学科评估的整个活动进行优劣判断,最后得到本次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战略评估是战略统筹规划的重要基石,也是策略较量的科学化武器,学习借鉴国外知名智库的战略评估有益经验和先进做法,可为我国战略评估能力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兰德公司网站的有关数据,综合研究了其发布的战略评估报告,按照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从9个视角分析其开展战略评估工作的运用过程和经验做法,提出对我相关部门开展战略评估的启示建议。[结果/结论]评估分析易受各方主观因素制约,不可避免对评估的有效性、公正性产生影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战略评估研究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加强战略谋划,持续开展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为夯实发展根基、实现高质量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科技项目评估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肖利 《科学学研究》2004,22(3):290-293
科技项目评估是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着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科技项目评估的必要前提是对项目实施正确的分类、明确评估目的、对评估主体实施准确定位和规范评估程序四项,而最重要的是克服腐败,使科技项目评估成为公正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图书馆空间评估的必要性,介绍了用户需求评估和空间效用评估实施的具体方法,实证研究了戴顿大学罗斯奇图书馆的空间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流程等维度对美英荷三国近年来所开展的非学术影响评估进行了系统考察,基于从国际比较中获得的经验,为我国高校探索科研评估制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三点启示:第一,引入非学术影响评估,构建充满活力的科研生态体系;第二,进一步优化评估方案,强化非学术影响评估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第三,开展多维度的元评估,营造并形成良好的评估文化。  相似文献   

8.
科技评估方案是科技评估活动中一个关键环节。对如何编制科学、完整、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编制科技评估方案应明确评估目的的评估对象,准确地进行评估需求分析,科学地设计评估框架,确定信息的采集范围和方法、选择好评估人员等。对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地开展科技评估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必须要有创造教育评估作保证.本文阐述了创造教育评估应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一,基本评估与特色评估的关系;第二,创造型教育及评估;第三;大学生的个性评估;第四;大学生的能力评估;第五,大学生创造性测验与评估.为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必须要有创造教育评估作保证。本文阐述了创造教育评估应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一,基本评估与特色评估的关系;第二,创造型教育及评估;第三;大学生的个性评估;第四;大学生的能力评估;第五,大学生创造性测验与评估。为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