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文豪  汪雅君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1):81-88,93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工作记忆与口译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仍存在不少分歧。文章梳理了译员的工作记忆优势和工作记忆对口译绩效的作用两方面的研究。总体来看,理论层面上,已有研究对工作记忆的概念、口译过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的认识比较模糊;实证层面上,前人在研究(实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如各研究间选取的被试及工作记忆测量任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工作记忆与口译关系的研究需要深化对工作记忆以及口译过程的认识,并且需要不断地完善研究设计,以求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工作记忆与口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3.
口译笔记作为包含听辨、理解、记录的一个认知过程,是译员尤其是交替传译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译员借之储存大量信息,有效弥补大脑短期记忆不足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口译笔记的记录训练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作用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口译笔记的方法,力求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学者对口译定义的探讨.可以总结出口译的最大的特点为即时性.这个特点对口译员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需要译员平时进行长期记忆的积累.在具体的口译过程中则体现了短期记忆的重要性.本文就口译的特点,对译员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记忆的运作程序来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与口译工作中译员的听辨、理解,原语信息贮存以及译语输出相对应。因此,记忆与口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口译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分析口译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探析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可为口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庞愿 《文教资料》2006,(12):187-188
交替传译是一项需要特殊记忆能力的专业活动,一般的工作记忆水平在容量方面很难满足单段发言信息量大的交替传译工作。Ericsson等人提出的长时工作记忆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译员超出一般水平的工作记忆容量。分析交替传译下译员记忆的容量有助于指导获取专门的记忆扩容技能。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口译教学记忆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口译工作中.译员需要即时、准确地把摄取的原语信息转达给目的语听众.记忆能力是译员口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他们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8.
口译笔记对译员的记忆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可通过再现帮助译员进行记忆的提取。口译笔记应遵循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凸显要点和多用符号等原则。在口译笔记教学中,教师应分析一些常见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龚宇 《海外英语》2013,(9X):141-142
译员一方面作为源语听众,需要理解和记忆发言者的讲话,另一方面作为阐释者,通过语言转换,将讲话意思传递给目标语听众,因此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员处于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位置上。在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作为参与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角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译员应了解一对一商务洽谈中角色变化时的口译应对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联机制在口译记忆中起到信息选择的作用,决定了口译过程中瞬时记忆的关注点、短时记忆的内容以及工作记忆的处理对象和方式。对口译中源语听解和译语输出这两个阶段的分析揭示了口译员的认知语境与关联选择之间呈正比关系。因此,建议口译教学中在充实认知语境、增加长时记忆信息量的基础上,强化听辨推理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译教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探讨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识记过程在口译工作中与译员的听辩、理解相对应;保持过程与译员对原语信息的贮存相对应;回忆或再认则与译语输出的准备.工作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负责信息保持与加工的双重任务,在口译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译员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记忆能力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译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研究如何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提高其效率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两套调查问卷出发,旨在较为准确、客观地了解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现有认知,从而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求提高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质量,为中国口译市场输送更高质量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口译,特别是交替口译中,笔记发挥着重要的提示作用,是准确翻译的可靠保证.单靠记忆根本无法保证准确、快速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适当的笔记也可以帮助译员理解和记忆原语信息,从而实现准确、快速、流利地翻译.对于笔记记忆方法,不同的译员有不同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判断笔记记录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帮助译员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本文拟就从自己的实践中,对笔记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以及方法做一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将短时记忆中的工作记忆规律应用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在口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拓宽学生的记忆广度。  相似文献   

16.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联合运作的系统。在口译活动中,工作记忆负责对即时性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能力对译员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阅读广度测试来衡量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并对被试进行英汉交替传译测试,以各种参数衡量被试在信息完整性以及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英汉交替传译质量在信息完整度、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解释记者招待会口译过程中译员显身和隐身的必要性,并通过详细案例,指出在记者招待会的口译过程中译员是即是忠实的"传话筒",也是对话的共建者和协调者。  相似文献   

18.
口译是一种即时性很强的交际活动,它的即时性对译员的各项能力特别是短期记忆能力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译员超强大的短期记忆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本文将从短期记忆的各种相关概念和特点入手,对培养学生短期记忆的具体方法加以了比较详细的探讨,以便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口译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包括译者的健康状况和语言水平、口译现场环境、译者的工作动机、记忆方式、待记忆材料的特性、对待记忆材料的处理水平及译者的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译员应采取意象记忆法、句子主体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策略,来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0):22-24
经济全球化使得当前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译员供不应求。然而,由于口译活动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合格的口译译员屈指可数。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译的过程和基本标准,通过区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指出了口译中的八大难点,并提出了九点应对措施,供口译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