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先后提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的兴建规划,特别是对北方大港制定了综合详尽的具体方案.虽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上述设想当时未能实现,但从中反映出中山先生深邃精辟的港口经济思想体系,值得当代港口建设规划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问题存在颇多的争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应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对当代正确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谋略家似乎早已成为定论,然而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和分析,认为诸葛亮就其一生来说,"忠"是第一位的,"谋"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5.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时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  相似文献   

6.
从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讨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加深对中共历史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从哲学意义上阐明"交往"的含义、根据、历史形式及社会功能,结合当前人类社会生活重大实践,为从交往角度客观理解全球化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一、历史研究不是在人的意识中复现实际的历史过程,而是在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现存知识体系之间求取无矛盾的共同点。二、历史研究的结果有可能出现同时或异时互相矛盾的“真”。三、由主客体关系所决定的历史有三种互相联系但又互相隔绝的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自创立以来,在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及其后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且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特别是学者们通过对我国独特地域、独特领域中一系列独特问题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不仅拓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层面的历史借鉴,得到了学术界及应用部门的充分肯定。然而,学界的同仁也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0.
从科举时代保定所产生的状元、三元及其历史影响中,反映出保定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解放区"的叙事诗创作及其艺术形态,不仅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事实,而且也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大众化"及"民族化"追求与"现代化想象"的结果之一。从文学史的立场,考察分析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格局下"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繁荣,发掘其文体形式的"谣曲化"选择与现代叙事诗艺术互动、冲突及作用的历史,避免对"解放区"的叙事诗创作及研究的简单化,成为本文学术探讨与历史描述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深刻揭示了全球化产生的发端、驱动力、根源以及原始推动主体,并积极预言"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全面参与全球化,利用一切先进的外来因素,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可以说,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是一个基本传统。对之予以科学清理分析,能使今人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六度集经》是三国译经家康僧会所译出的一部重要的经卷,它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文章试从探讨该经中的代词“厥”的用法入手,再从历史层面对其加以考察,以期为汉语史的研究做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学校体育学经过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4个阶段的发展,继而从"和而不同"的哲学思考、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继承与发展的前进道路、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和"无",是汉语中词性不同但使用时又有相同点的两个实词。拟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探究,以便更充分地认识它们,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8.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