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案例研究方法由于具有方法论上的包容性、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刻画以及与理论对话等方面的优点,将对旅游学的专属概念、理论建构和研究范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在保持对旅游学现象足够敏感的基础上,做深入持久的实证调查,形成一系列中观层次的创新理论范畴,为最终形成旅游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做准备。可以说,旅游学案例研究方法将有效推动旅游学的理论建构进程和学科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紧扣修辞学现象,在巨大的理论勇气支撑下,诉诸科学的研究方法建构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力图透过现象看到一些根本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范式的角度论述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冲击,即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信念提出质疑并推动着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和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范式,自21世纪初被引至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后,便得到广泛应用。就实践论、方法论、本体论三重逻辑而言,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应然的价值表征为以价值与事实的勾连,化解教育研究危机;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调和,缓冲教育研究的方法范式之争;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廓清教育学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相关研究的实然样态下,扎根理论在实践论、方法论、本体论层面上分别暴露出应用形式桎梏、人文情怀缺位及扎根精神淡薄的问题。为此,教育研究者亟需对扎根理论进行祛魅,一要创生扎根理论的"时代风格",助推实践过程的"理论自觉";二要重塑扎根理论的"人文情怀",警惕方法层面的"花拳绣腿";三要重视研究过程的"扎根精神",回归扎根理论的"初心终旨",以实现扎根理论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应然价值本真与实然价值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学习理论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程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才有针对性.相对于数学教育的其他领域,数学学习理论还相当稚嫩,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起步更晚.要尽快赶上国际水平,建构适合我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渊源与理论派别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项优质的远程教育研究依赖于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合适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又是基于不同的教育研究的哲学与理论。因此,只有掌握教育研究的哲学和理论,才能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特点,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获得良好的研究成果。然而,从现有的献来看,很少有章系统地探讨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渊源与理论派别。本首先介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形成和沿革、以及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进而阐述教育研究的范式,也就是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探讨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哲学理念,尤其对直接影响当代教育研究的实证范式和阐释范式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分析现代教育研究中采用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由来、区别、争论及整合。作希望,本能帮助远程教育工作系统地了解远程教育研究的渊源和理论基础,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的三种主要理论范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过程与资源"范式和"媒体技术应用"范式由于其研究对象缺乏独特性与稳定性,研究内容难以具备学科知识体系所要求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无法生产出可以真正被检验的学科知识,故而形成的理论范式在确立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方面显得底气不足;而"教育教学系统构造技术"范式在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逐步形成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思维,即从技术学的角度深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外有关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的论争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性的智力理论在为斯腾伯格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将他置身于争议的前沿。赞许者认为他的理论超越了传统IQ概念,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为智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批评者则质疑他的研究方法,认为他存在被试选择偏差、相关推论因果以及报告数据的方式不正确等问题。作者认为:斯腾伯格的研究路径、研究视野以及对智力采取的系统观、平衡观,使他顺应了智力研究的时代精神,但他的理论在研究方法、智力量表编制以及理论建构的严密性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略论《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法,其理论建构过程中应用了分类、归纳、推类、比较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多种逻辑方法,呈现出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融贯并存的方法论特征。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理论本质,为传统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而且还可以从文本意义上为中国逻辑史研究增添思维素材。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研究既应包括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也应包括职业教育学自身的理论建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是多样的,可以面向各种宏观问题或者微观问题,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则要由确定的逻辑起点出发,围绕着核心研究领域进行建构。这两类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分野是职业教育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学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得到不断完善、深化、系统化,逐步形成了今天具有学科基本性质,并且在文化研究中占有一席地位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发现国内的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建构显得相对薄弱,而应用性研究则走在前面;在体育领域里,文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应用于区域性体育研究、体育休闲研究、体育教学改革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等研究上.虽然国内文化生态学研究中侧重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忽视理论体系的建构,但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  相似文献   

13.
54年来,在"中国文化热"的驱动、刊物的支持、学者的努力和高校的培育下,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在理论建构、方法论转换和资料运用方面,存在着重官方轻民间、重实证轻解读和重文献轻田野的问题。因此,应强化土司族别史研究,建立国家和社会分层体系,分类解读政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理论分野之原因及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茜 《海外英语》2011,(10):337-338,351
二语习得的理论建设问题引起了不同理论流派的论争。文章分析了存在理论分野的主要流派、理论差异的原因以及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发展建议及理论评估标准。同时,文章探讨了国内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学者重点关注的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的不足,并指出理论的创新性和跨学科性是二语习得理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徐娟 《高等理科教育》2011,(6):71-78,82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颇丰。研究方法多样化,理论思辨法与经验总结法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专业化、多元化,研究机构集中化是又一突出特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高校内部的人才管理、高校内部的权力管理、高校内部的结构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等是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学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学科将日臻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关键步骤和核心工程,也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风险问题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和拓展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必须清醒认识和努力克服党的执政风险,强化和构筑党的执政安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大力提升党的执政活力和执政竞争力,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声。文章就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扼要综述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习者”是国际上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兴议题,旨在从国际和比较视野剖析中国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学习理论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中国学习者研究文献的系统查阅和述评,认为本领域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极刻板评价(20世纪80年代)、破解“中国学习者悖论”(20世纪90年代)、理论探索和反思超越(21世纪初至今)。研究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价值取向从过于消极到过度积极再趋于客观,研究内容从学习方式向理论探索和影响因素扩展,解释视角从文化主义向教师教学等视角转变。中国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参与到本领域研究中,持续加强研究的“中国立场”,展现更为真实而复杂的中国学生学习样态,提升在本领域的理论贡献水平和国际话语权,并完善研究思路以服务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曾焕鹏的专著《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在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在富有个人创见的散文理论观,注重散文理论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对散文创作·领域新人的扶植和支持,对散文薄弱研究领域和福建散文创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Environmental field days offer a distinct opportunity to connect students with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literature on field days, informed by research on field trip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best practices. If there are best practices, however, then presence or lack of the practice should have a discernable impact on the outcomes of the field day and should be measurable and some of them should be observable. The Delphi process was modified to ground the theory and to end the Delphi using a subset of the panel in a face‐to‐face meeting to move from consensus to instrumen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and shows a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of each of the rounds of the Delphi. The use of a Delphi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sensus around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y emerging from the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on field days was appropriate and shows that this type of testing against grounded theory can prove useful for building measures to test the emergent theoretical constructs. Modifying the Delphi to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emerging from the initial analysis allowed the process to function as a true Delphi and eliminated the long process of construc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