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畅 《新闻战线》2015,(4):189-190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服务平台,在国内一出现就掀起了追捧的热潮,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了数量巨大的用户。微博的忠实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校的大学生,微博中传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也很深。面对微博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将微博发展成为一条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龙婷 《新闻战线》2015,(2):163-164
微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本文分析了微博媒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微博媒介融合机制,即创立官方思政教育微博、组建高效的微博管理队伍、构建服务思政教育微博媒介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时代宠儿,大学生是我国手机拥有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借助手机媒介,微博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任何媒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都是“双刃剑”,微博所具有的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微博挑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微博阵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英 《采.写.编》2017,(2):143-145
以高校官方微博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子变成一个个直观的,能予以掌握的现实问题加以剖析,明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接触过程,进而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在宽容与批评之间,在引导与放任之间寻求一个教育的立足点与平衡点,争打校园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仗。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高校官方微博打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借由一定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网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中加强网站的建设,充分将即时通讯软件、微博以及移动新媒体利用起来,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多方动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董亮  王甜  郭佳兴 《东南传播》2014,(11):126-127
继传统媒体、新媒体之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拥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主要代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十分深远,因此要想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掌握微博这一网络平台。自媒体正在融入到当今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社会环境、现实校园、自媒体空间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顺应自媒体的发展脉络,掌握自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自媒体的发展优势,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趋利避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据腾讯2014年业绩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增长至5亿,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增长至2.17亿,①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1.76亿.②微信、QQ、微博以及网站、论坛、贴吧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困境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强和内容丰富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快的信息和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新的微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猛烈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中的"创新扩散理论"原理,提出借力微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微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所产生的效果,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林立 《大观周刊》2012,(14):146-146
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微博开启事随时随地记录和交流的时代,迎合了大学生关注社会、交流思想的需求,因而很快风靡大学校园。如何利用微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谭秋浩编写的《"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行与思》一书直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常态和新问题,既突出理论探讨,又重视经验总结.面对"微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黄群 《新闻窗》2013,(3):84-84
一、微博对于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微博有利于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微博这种新型的形式,有利于给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工作说教成分太多、教育载体单一的缺点。由于微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同时还有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微博的内容当中,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3.
在着力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今天,微博这一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在深入分析微博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点,建立健全借助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张震  饶玉梅 《大观周刊》2011,(52):73-73
推特、脸谱、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这些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高校必须正视,并且正确发挥它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震  饶玉梅 《大观周刊》2011,(45):80-80
推特、脸谱、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这些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高校必须正视,并且正确发挥它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洪茹菲 《新闻界》2020,(2):95-95
当前,微博是我国网民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早已经成为一个舆论场所。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热衷于拥抱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缺乏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机制,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提高对微博这个新平台的认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介。微博改变了大学生交流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微博的快速发展同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机遇,如何在这种挑战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这种考虑,对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时代的带来改变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在此背景下,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并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做出认知,并对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做出探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对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定位进行了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实证调查高校图书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然盛行,微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及人际沟通的常态化渠道。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共存的特点,这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和大学生进行话语的有效对接以及情感交流,重构微时代下思政工作者的话语体系,由被动走向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