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使用外国作品的著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15日、3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我国根据这两个国际著作权公约保护公约成员国作品的著作权。换言之,我国再也不能随便地、无偿地使用公约成员国的作品了。那么,我们使用和公约有关的外国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两个国际薯作权公约我国的著作权法是根据我国实情,吸取世界各国著作权立法经验,按照体现于《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普通原则制订的。所以,从总体看,我国著作权法与《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注:2001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立法规定,在我国实施的《著作权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中,都涉及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但这些法规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部分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修订时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又叫著作权,它是指作者对特定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著作权法是国家为保护作者对所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权利,调整、规范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者利益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例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属于著作权法的范畴。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涉及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归属、著作权的保护期、著作权的期限、著作权的管理方式、侵权的追…  相似文献   

4.
期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无论是我国《著作权法》 ,还是国际公约 ,如《伯尔尼公约》等 ,出发点都是主要保护原作者。对于期刊等具备双重著作权主体的 ,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期刊的著作权问题作深入的探讨。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法》(2 0 0 1年修正案 )第 9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期刊 ,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性质 ,都应是著作权的当然主体 ,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 14条规定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  相似文献   

5.
谷永超 《青年记者》2017,(25):82-83
微信作品著作权的基本内容 (一)微信作品的判断 与传统的作品相比,微信作品在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声音或视频等.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作品,因此,微信作品能否受到著作权保护,首先需要判断微信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需要满足两个实质性条件,其一是该作品具有独创性,其二是该作品具有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简称《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就是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施行后签订的第一个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双边协议,也是我国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的重大举措和开端。  相似文献   

7.
20年来,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和立法日臻完善,我国仅用了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所走的著作权立法路程,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我国还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8.
与大多数建立了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一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著作权法》规定,照片一经形成,不论是否发表,即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享有著作权。这些摄影作品(包括底片)配上注释和说明按一定程序归档就成为照片档案,照片档案依法享有著作权。一、照片档案著作权的权属保护照片档案的著作权可以属于国家、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即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等由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享有),也可以属于公民个人。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照片档案的来源,大致有几种情况的权属问题:1.属于征集、…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0.
叶新 《出版史料》2001,(1):103-106
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创了我国在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使用方面有法可依的新历史。我国著作权法第51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在一部成文法中专门规定这一条呢?这就要从近代中国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谈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著作权法的宣传、普及,关注著作权问题的朋友越来越多,说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知识开始有了权利意识。著作权顾名思义就是作品权,是人们对自己创作的智力作品的法定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极为广泛,文字作品是它保护的对象之一。作为文字作品的新闻作品当然也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之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2012年7月,公布了修改草案第二稿。目前,此修改草案正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审议。相比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著作权登记制度增设了原则性规定。笔者认为,这些原则性规定如果在修改之后的《著作权法》中得以保留,则为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并极大地推动著作权登记工作。1目前我国著作权登记的法律依据1994年12月31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作品  相似文献   

13.
《编辑科技》2000,12(4):71-72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字作品作者的著作权,维护文字作品出版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字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规定为了课堂教学目的可以合理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其相关规定过于笼统粗疏,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困惑,著作权扩张的趋势也在挑战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因此要从界定公共利益及完善立法技术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合理使用模拟著作权(与数字技术相对,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称为模拟技术或传统技术。相应地,依靠传统技术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称作模拟著作权,以区别于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见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八款,该条款规定:图书馆等可以"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则在我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开始在我国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走上了国际著作权保护的轨道。为了有效地执行国际著作权条约,国务院1992年9月25日发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该“规定”将我国著作权法与国际公约接轨。鉴于我国同美国签定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的双边协定,有关相互提供著作权保护的协议,自1992年3月17日起生效,因而我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依据《著作权法》规定,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作品。它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在著作权法中表现为一种授权性规范。在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准确理解掌握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范围和界限.促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整理人享有.有的法院认为,古籍整理成果凝聚了整理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享有著作权保护;而有的法院则认为,古籍整理成果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古籍整理的目的在于还原古籍原意,整理人不是作者,整理成果未产生新作品,不应享有作者权保护.但为使古籍整理成果的利益得到必要的维护,《著作权法》可在邻接权框架下为古籍整理者增设一项新权利——古籍整理者权.  相似文献   

19.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制度设计和著作权法修改的指南.我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明确了著作权法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传播者权),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利),在具体内容中专门规定了"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17项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的限制"(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12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属合理使用),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包括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著作权法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相互交织的著作权人利益、传播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这些冲突利益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20.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