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数字化专业升级改造的实践中,依托产业优势,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创新专业“双元培养、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证书评价相对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相融合,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
“酿酒概论”课程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三年级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实践性、实验性、应用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机械刻板,学生在应试状态中学习,这既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拟对“酿酒概论”课程从课程教学目的与内容安排、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以及课程考核评价四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酿酒概论”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有益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是培养既精通专业又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缺乏权威教材、理论教学不够深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等问题。在双语教学中,应选择权威原版教材,采用讨论式、自主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改进考核指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从教与学两方面检验教学质量的功能,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目前我国现行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西方职业教育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一套符合适合我国国情、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方便教学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思路,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应贯彻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综合型课程,教学中应立足课岗证融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推行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采用驾证式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导向性不足、思政内容融入不深、思政教学考核缺乏指标等问题,设计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与专业双闭环动态教学模式,建立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多维度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了“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教学达成度等评价指标实现了一定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会计行业面临职业转型新趋势,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中存在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过程偏离工作过程、教学考核片面等问题。建议重构教学内容,紧密对接财务转型对会计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数字智能财务共享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采用“零距离”工作式教学过程,与实际财务岗位无缝对接;改进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实践表明,基于数字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在融入“1+x”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应用财务共享技术助力“三教”改革、提升师资素质水平和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张翔云 《广西教育》2014,(19):41-43
分析当前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提出通过以知识结构图为创新的知识基础、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实施手段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及体现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以“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CDIO工程教学模式构建“1C+5P”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胡雪梅  蒋玲 《高教论坛》2013,(7):104-105,108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将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基础,是对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存在的专业课程实验课过于依附理论课、学生缺乏综合工程设计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实践教学方案需要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地优化设计,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110名学生对《外贸函电》课程的评价,体现出学生对课程设置和基本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也反映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不符合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等方面出发,提出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指出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指出产生弊端的原因在于对教学内容缺乏设计,以及情境创设不足.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并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提出了五种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具体实验案例,笔者阐明了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认为基础实验教学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和多维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大大提高,为药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是高等院校面向机类、近机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根据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本科学生的教学实践,并考虑“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教师培养与评价标准等教学改革方法与思路,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能力培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为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从基础、专业实验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必要过渡等问题,专门将基于学生团队项目的实践以一门“专业综合训练”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机制、保障及持续改进措施等均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的OBE教学理念完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并基于学生反馈信息,重点考察了编程能力、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3方面的教学成果。实践分析表明:基础算法设计与综合项目开发结合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加深和项目开发能力的提高;自主选题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基于项目驱动的阶段式累加考核方式保证了对学生能力评测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最后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分析并给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b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程序设计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经历,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学条件、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分析+综合实训"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CBE-CDIO教育理念,对机电类专业留学生"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调试"课程进行了改革,以留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与教学任务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相结合,采用普氏概念选择法、6S管理法等完成了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调试,解决了高职机电类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标准缺失、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需求,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实现了留学生红专共育、理实同进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