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高水平专业群的构成要素包括组织目标、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等,为了将自身的职能落实到位,需要采取有效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策略.在此背景下,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能力的现实要求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招考帮你问     
Q:外语专业录取时,会单独划线据档吗?小语种专业的考生,是否可以享受照顾?A:外语专业录取不单独划线,与其他类专业一道划线录取。对于既招文理专业.又招外语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录取时严格按学校招生计划的总数和规定的投档办法投档:对于外语院校则按各语种招生计划数和规定的投档办法投档.如日、俄语种在线上完不成计划时.可降低20分录取。再完不成计划.可参照考生志愿,从报考英语专业而未被录取的考生中补足缺额.  相似文献   

3.
高职日语经过数年的急剧膨胀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可是,伴随着高考生源数量下降、录取规则变革、社会需求饱和、中日关系微妙变化等,高职日语专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高职日语向何处去?高职日语如何在工科专业主导的高职院校中继续赢得生存空间?决定高职日语存亡的关键是什么?高职日语如何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定位?这些将会成为高职日语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这反映出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上水平、提质量的期待。在借鉴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有效抓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从院校层面提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思路即把好办学方向,贯彻立德树人主线;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打造一大批高水平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重视理念和文化,提升办学治校综合能力;突出学校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同年12月,经遴选,共有197所(其中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141所)高职院校列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项目的关键与核心所在。为更好促进“双高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深入探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法和科学实施路径,拓宽高职院校发展思路,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周衍安研究员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关问题,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志群教授进行了专访。本刊全文刊载此次访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设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邯郸市紧固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紧固件行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9年,为了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高职教育迈向了新的里程.要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质量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面临众多困境,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专业群建设步伐缓慢、教科研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双高计划"的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研究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质量提升路径,为最终实现"双高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真回复     
来件:我是文科生,可以考体育生吗?录取标准是怎样的?回复:文科生可以报考体育专业。录取标准由录取学校定。来件:军校会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吗?报考军校落榜会影响报考其他学校吗?回复:军校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但由于报考军校竞争激烈,一般第一志愿都能够录满,第二志愿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军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与武警院校、公安院校、艺术类院校和体育类院校等,是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录取。所以你完全可以先填报军校,没有录上也不影响你报考其他学校。来件:前一段时间有的大学说特长生可优惠50分,教育部又规定最多只能优惠20分,这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现状,确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探究"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与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相呼应,高职院校迎来了自己的'双高计划'。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性课程,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编制和控制的能力,但是随着近年来《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推出,该门课程的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造价课程教学多年,对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造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很深的认识,并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后,石油工程类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不管是油田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还是地方高职院校,都竞相发展和开设石油工程类高职专业。研究发现,石油高职专业发展建设的同时,专业名称五花八门,太多、太杂,而其中招生就业好的专业十分集中,与其上游的本科专业和下游的中职专业之间不能自然承接。针对这种情形,石油工程类高职专业需要对其专业名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压力逐渐增大,究其原因较为复杂,除了高考生源逐年减少的因素外,还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本科扩招、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等有极大的关系。对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应改进招生模式,包括扩大招生范围、拓展招生宣传途径、加强与本科院校合作、突出就业优势等。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共在影响关系。然而,目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离散与冲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等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将“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内嵌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以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年普通高考招生数据,统计分析了广西高校本、专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广西一本院校本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与中国名校相近;广西高校本、专科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与高校的层次相关,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一本院校本科、二本院校本科、独立学院本科、一本院校专科、二本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文理兼招专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知识大环境的改变,家长对“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认识模糊,高职高专学生升学通道不畅,学生有厌学情绪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学生流失的现象。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现象,使一线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保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英语教师培训;加强学风建设;建设英语实训基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学生管理,丰富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革招生计划,按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英语专业。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职院校应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如何确立重点专业、构建自己的特色专业?本文运用BCG矩阵定位来解决民办高职院校中专业布局不合理、专业重复设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芃 《教育研究》2012,(8):101-107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试点,逐步扩大自主招生的范围和规模;把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作为大步推进高考改革的突破口;加强普通本科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增加招生考试通道,推进"综合测试平台"建设;明确改革方向,形成高考改革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工程认证协议之后,"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走向纵深。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实践,仍有诸多困难。文章从新工科的内涵出发,将"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等三类,并分析了"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理路,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课程内容设计的新理念、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等四个方面。浙江省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浙八味"行动方案,浙江高校如Z大学、H大学、K大学、N大学分别通过课程群建设、复合型专业建设、建立"新工科"创新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学院集群和专业集群等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工科"专业建设,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