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 Cuvier)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以及相应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在5—75℃时,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和30℃时活性较高;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45℃和50℃时活性较高;胃淀粉酶活性在25—45℃维持较高水平,随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50℃时较高.在pH为3.0—8.0范围内,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均为6.0;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9和5.4;胃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6.0.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远大于肠纤维素酶、肝胰腺纤维素酶和胃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不同消化温度下 ,对中成药中砷含量测定的影响 ,找出消化的适宜温度。方法 :选用HNO3 -HClO4消化方法 ,用较成熟的DDC -Ag方法在 5 2 7nm处测定砷含量。 结果 :不同消化温度 ,砷含量测定结果不同。结论 :测定中成药中砷含量时的适宜消化温度应控制在 10 0℃以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贮藏期内不同温度下菠菜上的微生物生长趋势.方法 将用保鲜膜封装好的菠菜分别置于3℃、15℃、25℃、35℃四个温度下贮藏,定期对菌落总数进行测定.首先,使用修正的Compertz方程建立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的初级模型,其次,结合Belehradek方程讨论微生物的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λ(延滞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并建立微生物生长的二级模型和货架期模型.结果 研究认为,修正的Compertz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温度下菠菜微生物生长的一级模型,R2均大于0.90;微生物的Nmax随着温度的变化波动不大,平均值为(9.4704±1.1472)lg(CFU/g);μmax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大,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二级模型为√μmax=0.0215×[T-(-26.5286)]、√1/λ=0.0226 × [T-(-34.0620)],R2分别为0.9967、0.9461.结论 建立了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的微生物生长的初级模型、二级模型,也确立了菠菜的微生物货架期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旋涂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在室温下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致发光谱(PL)等手段分析所得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热分解温度为400℃,晶化温度为450℃~650℃时,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的ZnO薄膜样品属六方纤锌矿结构,ZnO薄膜呈现沿各个晶面自由生长的特性;在室温下均有较强的紫外带边发射峰,这表明带间跃迁占了主导地位,与缺陷有关的可见发射带很弱.以上结果说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薄膜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进行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探讨了引发剂的用量、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m(BPO)/m(MMA)为0.3%;-N聚水浴温度为90℃,预聚时间为1.5h;烘箱中聚合前期温度为45%,24h后升温至90℃再聚合2h。  相似文献   

6.
题目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等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求:(1)液体的实际温度;(2)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相似文献   

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分别采用疏水性的1,2-二乙烯苯(DVB)和水溶性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了温度敏感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制得的PNIPAAM水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2℃附近。通过测定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达到溶胀平衡时的溶胀比和水凝胶的去溶胀动力学及千凝胶的再溶胀动力学过程,讨论了交联剂用量及其性质(疏水性和水溶性)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水凝胶的溶胀比下降,在其LCST附近下降最为显著。水凝胶在25℃时的再溶胀速率比50℃下的收缩过程要慢得多。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交联剂用量低的样品对温度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综述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及记忆丧失性贝毒(ASP)这4类贝类毒素中的应用,展望贝类毒素的毛细管电泳法发展方向。传统的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技术在贝毒检测中灵敏度比较低,通过改变前处理条件、选择不同电泳模式及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等,将使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未来贝类毒素检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细胞工程技术,本研究以鸡红细胞为材料,以PEG(Mw=4000)为诱导剂,研究不同的PEG体积分数(0%、25%、50%、75%、100%),不同的融合时间(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不同的融合温度(20℃、30℃、35℃、38℃、40℃)对鸡红细胞融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的体积分数为50%,融合时间为15 min,温度为38℃时融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盐酸浸取黄磷炉渣制备白炭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盐酸浸取黄磷炉渣制备白炭黑,探索了浸取的适宜条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IR)、热分析(SDTA)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1)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3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白炭黑的最大白度值为67.1%;(2)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2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白炭黑的最大产率为62.5%;(3)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2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得到白炭黑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90nm。结论:在温度和正丁醇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盐酸的浓度,可以得到白炭黑的最大白度值、最大产率以及较小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1.
以碳源、氮源、温度和微量元素为单因素,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茯苓菌丝体.分别采用超声波破壁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菌丝体蛋白质的提取、含量测定和抑菌分析.结果表明: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混合氮源,微量元素为硫酸锌,温度为26℃时,茯苓菌丝发酵较好;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5.9%,远高于茯苓菌核中蛋白质0.3%-0.6%的含量.抑菌分析表明蛋白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无明显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将气体热交换器、吸收器和蒸发器视为一个整体的简化基础上,对复合机中的主要设备——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建立了平衡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为满足较低蒸发温度的要求,复合机所采用的扩散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和发生终了温度.通过对性能影响因素如冷凝温度、吸收温度、发生温度、溶液热交换器效率、溶液循环倍率等的分析,结合利用太阳能的设备条件,确定复合机的合适运行温度为:蒸发温度-20--15℃、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25-30℃、发生终了温度80-95℃,其对应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在0.11—0.55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以冻库中近似大平板状的盘装柠檬片和香蕉片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法模拟其冻结过程并建立描述平板状食品冻结过程传热特性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柠檬片和香蕉片冻结时间的数值解,并与在-80℃、-120℃介质温度下实测的样品中心温度值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对比原料中心温度在-20℃、-10℃、0℃、10℃、15℃五个温度点实测值与计算值,香蕉片在-80℃和-120℃冻结温度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1.42%、11.81%,柠檬片在-80℃冻结温度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49%,说明数值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数值计算法在预测冻结时间方面有一定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较低纯度的原材料通过真空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2mm的(Fe0.5Co0.5)72B19.2Si4.8Nb4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为10℃/min时,玻璃转变温度Tg为568.3℃,晶化起始温度Tx为598.6℃,晶化峰值温度Tp为608.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得到的玻璃转变激活能E。为272.3KJ/mo|,晶化激活能E:为386.2KJ/too|,晶化峰值激活能Ep为401.9KJ/mol,用Ozawa法得到的特征温度激活能与用Kissinger法得出的激活能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有Ep〉Ex〉Eg 此外,用Ozawa法分析了晶化激活能随晶化体积分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先增加,当晶化体积分数为14%时,激活能达到最大值379.4KJ/mol,然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制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实验讨论了温度、镝与钕的配比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改变工艺流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n(Fe):[n(Nd3+)+n(Dy3+)]=14:1,n(Fe3+):n(Fe2+)=1.70~1.75,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Nd3+):n(Dy3+)=1:1,25%NH3.H2O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2)以明胶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 mL载液0.005 0 g,包裹温度在55℃左右,包裹最佳pH=4。该条件下制得黑亮的水基镝钕铁氧磁流体,其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高。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看到明亮的磁光环产生。同时,还对产品的黏度、磁化强度、表面包覆情况、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以酿酒活性干酵母为桑葚酒发酵菌种,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可以确定桑葚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总糖含量22%、发酵温度28℃、接种量0.1%、SO2添加量40ppm。影响桑葚酒发酵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总糖含量(A)〉发酵温度(B)〉接种量(C)〉SO2添加量(D),桑葚酒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果酒。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组合工艺(高温55℃UASB反应器一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对含盐偶氮染料活性嫩黄X-6G的去除能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5℃,运行周期120d,水力停留时间18h的条件下,此工艺对于CODCr为600~1 000mg/L,含盐量为25~35g/L,活性嫩黄X-6G的浓度为40~50mg/L的染料废水,染料及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