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姝颖 《东南传播》2018,(7):139-141
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装置艺术在当下依然热度不减,在商业广告作品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元素融入,广告主和设计师们综合利用通过不同的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意,呈现出极具综合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装置艺术广告.而运用装置艺术的商业广告能够丰富商业广告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同时增强广告作品本身的渗透力和传播力度,放大其社会影响;较之于传统商业广告形式,装置艺术广告拉近受众与产品品牌的距离,并且它突破传统商业广告信息传达方式,创新广告载体,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文化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商业广告的重要性,以致出现了传播违背道德规范、违反相关广告法规等不良影响的虚假广告,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无论是广告制作方、媒体刊播方还是公司企业方在广告活动中都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广告的文化传播作用,让广告在传递商品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业广告不仅传递了商品信息,也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如弘扬民族情感、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价值观念等.但由于商业广告主体素质不高、广告监管力度不大、境外广告冲击传统价值观等原因,商业广告未能完全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为此应通过定期考核广告从业者、对受众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渠道来促进商业广告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对广告文化批判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关于广告文化、广告批评的研究渐渐多起来,本文就三个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批判的视野中还原广告真相;批判性地研究广告文化的价值建构问题;亟待强化受众独立的批判意识和反思品格.本文主张广告文化批判实践要持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我们不应在一种虚拟的理论空间展开这种批判实践,而是要对广告文化进行语境式解读,也就是将广告文化置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有着丰富多彩的商业广告,也有着许多非商业性的"社会广告"。"社会广告"按照它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政治广告、文化广告、军事广告这三大类型。其中文化广告主要承载着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明清时期的楹联可以说是当时重要的文化广告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商业广告受经济全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以及多元化文化心理的三方面语境下所产生的特点,阐述了现代商业广告如何适应社会文化语境,并由此提出优秀广告文化延伸和社会文化整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深受西方广告意识与经营理念的影响,但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新旧更迭、中西碰撞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商业广告文化的色彩纷呈.作为中国近代期刊史上存世最长、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性综合杂志,《东方杂志》曾刊发过大量商业广告.这些广告成为近代全球交往格局中西文化冲突与涵化的缩影,其商业广告投射出了基于中西文化民族认同和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冲突,也展现了从中西并立到求索中西文化之调和的过程,呈现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织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民国时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0-17岁低龄受众是电视商业广告重要的目标受众,也是极易受广告影响的群体,在电视商业广告设计中要从广告的内涵定位、具象表现设计、道德伦理约束三个方面进行健康、积极、美的设计。以达到商业效应和公益效应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杨健 《青年记者》2012,(17):69-70
广告语言是广告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中最主要、也最为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广告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到语言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和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只有广告语言贴合了受众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认知,才会使受众乐于接受,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实现广告为推销商品服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与消费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广告是否起作用”,美国传播学研究学者尤恩和沙德森对此有着对立的观点。广告可以影响人的观念、行为,甚至活动方式,在这种意义上,两人的见解又趋于一致,并与法国社会学者易路的《宣传》一书的一些论点形成共识。本文虽是读书札记,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观点、理论的比较与介绍,而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商业广告与消费文化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面既是另一面的原因也是另一面的结果。”广告的作用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层次,一是文化层次。商业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鲜明特征。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广告及其质量与数量,已经变成衡量一个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尺。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广告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发达。在美国众多的广告研究著作中斯塔特·尤恩的《意识的引导者》和马歇尔·沙德森的《广告,并非容易的说服》,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两本书。两本书不但反映了广告研究中的基本分歧,也表达了广告理论上的相似见解。对两书做一番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对广告的性质和社会作用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张如成  钟华 《新闻界》2005,(6):104-105
时下,不论何种大众媒体,商业广告都可谓铺天盖地。商业广告的泛滥,使广告从内容、形式到策略过于同质化,已经引发了受众的“审美疲劳”,赤裸直白的销售目的令人望而却步。受众对于这种“强制”接触感到越来越反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回避这类广告。面临企业广告信息的狂轰滥炸,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已经变得乏力,受众往往对此进行无情的“封杀”。企业如何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发布他们的广告,于是变相广告成为他们的推介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又一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吸引品味渐高的消费者目光,广告策划者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也创造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双效"精品广告,但是,人们对商业广告的认识还存在很大误区,媒体也有"广告为王"之说法,很多广告主、创作者、媒体把利润作为商业广告的唯一目标,文化责任这一标准很少顾及.因此,加强商业广告文化责任意识,设置广告责任编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负面影响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殿元 《现代传播》2001,(5):99-103
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所负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意象形态大行其道,消解着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心智和行为实施软控制;受众耽迷于跨国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西方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现代化目标;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了"炫耀性消费"、"消费陋俗"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广告语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了主导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广告的过分依赖,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最常使用的是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经常以美丽、健康、迷人、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增强了与广告产品相关特质、功能的联系。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即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但体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定位,而且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受众原有的女性观,强化自己所传播倡导的女性观,从而影响女性观的重塑。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广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电视商业广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如何让电视商业广告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如何让广告受众达到最佳理解,语速调整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沟通技巧.从受众理解的角度来看,人说话的速度与听话的速度是不相等的.电视商业广告传播者说话语速过快,不利于受众的理解;语速过慢,也会降低传播效率,并会导致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基于电视商业广告平均语速的重要性,本文收集了全国三十多个卫星电视台的有声电视商业广告语料5143条,涉及17大类产品,语料收集时间从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7.
一、广告文化的内涵所谓广告文化,即是蕴含在广告运动过程中的,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总和。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广告主和广告人员精到地把握社会群体期望或文化圈的继承,并进而超越自身所在群体文化传统的过程;二是公众接触、接受广告及其认同广告与所含文化的过程。广告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从人类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广告与文化的信用是双重的:广告反映了不断变化的文化,同时反过来也改变了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现代商业广告也开始越来越多地继承和利用我国传统文化来增添其影响.借以增强其感召力,引起受众的共鸣,既塑造了企业形象,又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黄娟娟 《青年记者》2017,(26):14-15
广告本身成为批判对象由来已久,但是从既往的研究成果可见,广告批判在很多时候除了切入点、落脚点存在问题外,往往没有抓住批判的对象.广告是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认知的折射,这种认知又被广告以其特有的方式进一步夸大和普遍化,进而形成一种影响社会的大众文化,加深对各个阶层和性别的刻板印象.①在商业广告中展现和暗含的符号,传递出在社会特定情境下传承历史意识和当下意识结合的信息,并通过一种反身性的方式不断得以实现并强化.对这类信息的解读,有助于探知当下社会和市场中的广告消费文化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声屏世界》2006,(6):51-51
商业广告对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宣传,引起了人们心灵上的波动,并对原有的消费观念形成冲击。如近几年来,商业广告大力宣传现代消费文化的观念,“及时消费”“、超前消费”“、个性消费”等观念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人们的视听之中,人们心中一直压抑的消费欲望被唤起,消费热情陡然高涨。一、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对商业广告创意的影响。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反映在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行为上是讲究节俭、实用,突出团圆等,所以在商业广告中人情味很浓,创意人通常习惯把情感通过创作反映到广告作品中。雕牌洗衣粉广告中小女孩听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