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以高等函授教育、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高等人才,为社会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学习需求的变更,现今的成人高教形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发展对学习的需求,难以体现个性化学习的要求,需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为此,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工作实践,在阐述学习成果概念、实现互认与衔接的基本条件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性地构思出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的五种不同模式,与成人高教界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成人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成人高教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与办学活力,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涵义出发,从制度层面就成人高教宏观制度不完善、微观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的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1]的目标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各类成人高教评估体系普遍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体系理想化、评价标准"普教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成人高教及其评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建立一套以实现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为目标,在确保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科学化、评估主体和评估类型多样化的前提下,突出成人高教特色的教育评估制度,是保证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学分互认是地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纵向沟通、衔接的重要方式。处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可通过跨校选课获得对应学分和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等途径来实现学分互认,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的内涵,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与转换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社会信息化、学习资源颗粒化趋势明显,然而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的学习成果却不能互认。文章在探讨目前学分互认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学分互认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也是对相关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地管理手段。然而出于多种原因,我国中等教育界存在对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价值认同和基本原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学分管理与转换是以"知识点"来计算学分的"量",以"绩点"来计算学分的"质",以"能级"进行学分转换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继续教育学习者既工作又学习,学业难以为继。从学生和办学机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成果互认的时效性和同质等量性,对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进行互认和衔接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个模型设想以及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9.
资格框架作为一种资格的等级制度,在实现资格互认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资格框架国际实践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学习成果框架,确定框架等级、等级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所属领域,以此整合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为实现继续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来的"分级管理、分类负责"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从学习成果互认的视角探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从教育质量互信、教育资源互享、学习成果互认、学习成果互换、办学水平互评、办学效益互利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了学分认证主要要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概念界定和划分原则,并以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的学习成果互认为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时可能存在的关系,设计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模板,最后举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微课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构建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在各种形式中进行学习成果转换.分析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的必要性和现状下的缺失,借力微课,构建个人诚信教育账户制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皆可进行学习和成果转换.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不同类型继续教育学习获得的课程学分进行互认和转换,是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通过在一个区域建立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为在更大范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乃至建立学分银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欧洲学分体系中ECTS和ECVET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学分体系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早、试验较为成功的学分互认体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可为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学分互认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欧洲学分体系根据其应用范围,分为ECTS和ECVET两个系统。对两个系统深入分析和对比发现,两者虽然在定位、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在于都是欧洲学分体系的核心经验与成果,主要体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结果;围绕学习者终身学习需要,建立终身学习资格框架;重视质量保证,致力于提高机构之间质量的透明度和认可度。欧洲学分体系的经验成果对于我国学分互认体系建设的目的与内容、核心与难点、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的要求,简述了汽车技术市场及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做法和经验,据此提出构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体系的构想:建立多元混合学习机制、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课程体系及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6.
欧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EC V ET)以学习成果为核心,以获取资格为目的,通过学分转换和累积,并通过对成人学习者改变学习路径的兼容,对失业人员新资格获得的促进,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验证和识别,以及对学习成果在不同教育系统间的认可和转换,为成人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我国要满足成人继续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必须建立成人继续教育学分系统,并且应重视普遍性、强调规范性、实现兼容性、促进互通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但是,对比英国学分互认发展经验,我国学分互认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仅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累积了一些零星经验。总体而言,加快国民教育序列学分互认进程需要转变观念、完善立法,成立专业学分认定机构,制定转换规则,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作用,介绍了国内外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宁波高教园区内各校初步实施:建立课程互选平台、确定并精选互选课程、学生选择学习获得学分等情况。分析在各层次高等教育集中的高教园区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高教园区内学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各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节约资金;有利于拓宽办学视野,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学校。同时指出高教园区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探索和建立学分互认的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其适用范围是继续教育,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借鉴国际上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我国当前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应重点解决好学分、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学分转换与积累的标准与框架、质量保证四个关键问题,其中学分研究是基础,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积累及兑换是核心和难点。学分虽然有工作量和学习成果两种计量方式,但以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计量,更有利于学分的互认与转换。事实上学分主要用于学习成果的量化、记录和积累,而学习成果才真正在学分体系中起互认和转换的作用。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旨在认定学分,正式学习成果重在学分转换,两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质量保证。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真伪鉴别和正式学习成果的透明度与学分价值对等是质量保证的难点。两者的共同基础或可行途径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基于标准课程体系或资格框架的课程认证。课程认证应作为终身学习"立交桥"搭建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