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来自于同学科其他期刊的竞争压力.期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绝对影响力、期刊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与期刊的竞争强度密切相关.我们将CSTPCD 2011收录的1998种期刊归入61个学科类别,把每一个学科类别作为一个期刊生态系统,引入生态学领域竞争强度的测度方法,采用CSTPCD 2011数据库的期刊指标和引文数据进行测算.计算过程中,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作为衡量期刊绝对影响力的指标,计算学科分类内期刊互引矩阵、期刊相似性矩阵、并进一步计算期刊竞争关系矩阵.以此为基础,研究期刊在学科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以及学科分类的整体竞争强度.研究表明,在物理学类35种期刊这个样本中,期刊的竞争压力差距悬殊,总被引频次大小对期刊的竞争压力有一定影响,同时期刊之间的相似性较大时,彼此的竞争压力都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各个学科分类的整体竞争强度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综合类和工程技术领域竞争程度偏弱,医药卫生领域竞争程度整体偏强.与此同时收录期刊数量,即学科规模在20~50之间的学科分类,整体竞争强度更高一些.对科技期刊竞争压力的测算,将应用于期刊发展态势研究和发展策略选择,同时还有助于科技期刊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在1994-2003年间的被引、自引、互引、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地位以及核心期刊之间的引证和被引证关系作出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期刊共被引矩阵对角线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被引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生成共被引矩阵。对共被引矩阵对角线的处理,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在总结前人几种对角线取值方法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共被引分析的原理和期刊动态变化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认为期刊共被引矩阵对角线的取值应为该期刊与自身的实际共被引次数,并通过实证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对期刊以及机构评价中的标准化指标进行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在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同类型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效性的理解,探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主要属性特征及等效测度指标。其后按照普赖斯提出的知识累积金字塔式模式,构建基于非参数统计的评价指标-分布权秩得分(分布得分),该指标按照对数法则对不同引用量区间的文献赋予不同权重,并考虑研究领域引文网络的节点中心度,选择入度中心度(被引量)衡量文献在知识传播中的位置。最后,选择核心版SCI生物学领域的46种期刊作实证分析,并将本文所构建的分布得分指标与常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总结近十年《中国图书馆学报》的高频被引文献、作者和期刊,为研究人员识别经典文献,确定高影响力作者提供参考.利用CSSCI数据库中《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015年的引文数据,采用共引分析法,选择CitespaceIII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构造文献、作者、期刊共引网络确定核心点与枢纽点,将被引频次与中心度相结合,确定重要的文献、作者和期刊,清晰展现《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知识结构,揭示近十年对《中国图书馆学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文献、作者和期刊.  相似文献   

6.
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被引频次是引文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学术影响力的标志。由于被引频次受学科领域、文献类型、出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被引频次需要标准化处理以实现跨学科或跨领域的比较。阐述典型的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标准化引文指标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1998~2011年CSSC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总结了《中图法》研究的传统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中图法》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期刊学术论文的被引缺失研究——以情报学期刊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俊  孙振  庄重 《图书馆论坛》2012,32(3):175-180
学术论文被引可以为学术论文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论文以部分情报学刊物中被引缺失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为统计源,从数量比例、篇均引文率、被引缺失论文的基金论文分布、被引缺失论文的研究主题等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期刊的被引缺失论文指标应纳入期刊评价体系,并从稿源选择、学术研究规范培育、期刊间合作等视角提出提高期刊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研究和测度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是进行科学政策研究和科研项目资助布局等科研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探测科学知识结构的一种有效载体,但是不同的学术期刊分类体系对科学知识结构的测度结构会产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文章从学术期刊分群的角度出发,考虑期刊在共被引过程中的距离因素,通过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进行期刊的相似度计算与分群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知识结构测度方法研究,并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划分,不同学科类别或不同研究领域的期刊都被分到了相应的群组,表明从期刊使用的角度来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边界是相对较为清晰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法学期刊的两个群组的科学研究主题进行了挖掘,从关键词的共现网络中可以明显看出,两个期刊群体内的研究主题虽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两者在具体研究内容上也存在着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知识网络中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它形成着一个学科的知识基础,是学科知识输入和转移的重要知识之源。文章在总结和梳理了共被引网络的一般研究方法后,采集了1900~2012年图书馆与情报学的71350条题录数据,构建了期刊共被引知识网络与作者共被引等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深入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了经常反复被引的学科内核心期刊与作者群体,以及在学科的演化历史上连接前后时段的关键性节点期刊与作者群体。论文的最后还对文献共被引网络方法局限性方面和未来发展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总结,指出在解决现有理论难题后,共被引网络未来在各具体学科领域内的深化将是其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Bibliographic coupling (BC) and co-citation (CC)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citation-based coupling measures of similarity between scientific items. One can interpret these measures as second-neighbor relations distinguish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citation: BC is a similarity between two citing items, whereas CC is that between two cited items. A previous study proposed a two-layer node split network that can emulate clusters of coupling measures in a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manner; however, the lack of intralayer links makes it impossible to obtain exact similarities. Here, we propose novel methods to estimate intralayer similarity on a node split network using personalized PageRank (PPR) and neural embedding (EMB). We demonstrate that PPR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upling measures. Moreover,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yield precise similarities between items even if they are distant from each other. We also show that many links with high similarity are missing in the original BC/CC net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long-range similarities.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global and local edge sampling suggest that local sampling is stable for PPR in node split networks. This analysis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for significantly related items regarding each coupling meas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作者共被引分析是探索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在复杂的学科发展态势下,其依赖于共被引频次的作者关联度度量颇具争议。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方法/过程] 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图情领域为例开展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的效果实证,面向CNKI期刊库进行引文全文挖掘,并对引用句及引用位置进行抽取,结合预训练的领域词嵌入模型计算共被引文献间的深层相似度和作者间的关联强度,利用网络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比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共被引作者的关联强度,可发现更为细致的学科知识结构,并具有可拓展性与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改善作者共被引分析(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ACA)在识别学科领域知识结构中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将文献内容信息(题名、摘要、关键词)引入到作者共被引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即"内容与ACA融合的方法(content and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C-ACA)"。[方法/过程]以"学科服务"主题领域为例,分别建立ACA作者相似矩阵Aij、作者-内容矩阵并转换为作者相似矩阵Bij;通过构建线性融合函数实现作者文献内容与ACA的融合;最后通过提取作者主题因子成分并在NetDraw环境下进行2-模图可视化,挖掘并呈现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结果/结论]与传统ACA方法比较,C-ACA方法能够更准确、更细致地挖掘和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宋歌 《情报学报》2020,39(1):12-24
科研领域的迭代创新是一项原始创新得以扩散和发展的主要创新形式。该研究以共被引分析方法为典型案例,探索科研领域迭代创新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共被引分析方法迭代创新的整体趋势、创新阶段、迭代路径和跨学科迭代创新的分析,发现其特征包括对原始创新核心内容的不断调用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引进与整合;面向问题的反复调整迭代;微创新的累积促生原始创新;在迭代创新形成规模之前存在"沉寂期";学科间的广泛扩散不仅促进迭代创新,而且不同学科在迭代创新中的"角色"不同,存在创新源发学科、创新助力学科和创新采纳学科;另外,持续的迭代创新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ACA) has long been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a research domain, but it relies on simple co-citation counting, which does not take the citation content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o-cited authors by considering author's citation content. We collected the full-text journal articles in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domain and extracted the citing sentences to calculate their similarity distances. We compared our method with traditional ACA and found out that our approach, while displaying a similar intellectual structure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domain as the other baseline methods, also provides more details about the sub-disciplines in the domain than with traditional ACA.  相似文献   

16.
管理科学期刊同被引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管理科学29种典型期刊同被引多值数据转化的二值矩阵,从社会网络分析的整体网视角研究了典型期刊之间同被引网络结构,揭示了该网络的密度、中心性、k核、中心-边缘结构等量化特征,并通过可视化对其结果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管理科学期刊同被引网络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期刊大体可以归为四个族类,每个族类通过某种期刊与其他族类相联系.当k等于5的核中有12种期刊紧密联系,期刊同被引网络可以划分为由11种位于核心和18种处于边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ISI、veb of KnowIedge数据库中收录的以“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为主题的文献为基础数据,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为工具,绘制出“共引分析”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共引分析”领域的经典文献、主要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等。  相似文献   

18.
共链分析是网络计量学中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但其容易受到网络搜索引擎的限制。之前有研究表明,网络博客关键词分析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可以有效替代共链分析。基于此,继续探索网络博客共词法与专利计量学中申请人合作分析、共引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通过Derwent专利数据库检索燃料电池技术的专利文献,从中分别选择专利数量和引证数量最多的30家公司,分别构建专利申请人合作矩阵和共引矩阵,并以这些公司名为关键词,在Google博客中两两检索,构建相对应的网络共词矩阵。对两组矩阵数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发现不同技术领域的公司所产生的集群分布有着相似性。最后,总结网络博客共词方法相对于专利计量学合作和共引分析方法中的一些特点,认为该方法也可作为专利计量学研究中不同技术领域公司聚类的替代方法,在实际行业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高校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为引文共引聚类分析与关键词词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引文共引理论设计了CIT系统。通过操作CIT系统得出相关矩阵,将CIT系统计算的数据导入SPSS中聚类,得出了客观的数据结果。最后,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学科的研究热点,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