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意义]古籍引书的计算人文研究视角将带来数字化资源、量化分析内容以及可视化呈现结果。[方法 /过程]以《春秋左传正义》中引书为对象,对其中引书进行标注、组织、计量、可视化及主题挖掘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古籍引书知识标注和补全,完成引书知识库的构建,以引书、篇章和作者为例进行计量分析,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形式呈现,并尝试构建其知识图谱。此外,结合LDA主题模型,挖掘引书句子主题内容,得到生产生活、风俗礼仪、宗教祭祀、战争和政治5个主题类型,为古籍引书内容的深入探索提供技术借鉴和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中国历代存世典籍知识图谱,以为研究者挖掘海量古籍书目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提供一站式平台,拓展古籍知识服务内涵,同时,大规模的典籍知识图谱也是机器智能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历代存世典籍进行知识组织,从需求层、模型层、应用层3部分构建一个典籍知识图谱框架模型,通过人机协作进行典籍数据抽取及多源数据融合,完成数据的整理,并对典籍知识图谱实体类型及属性、典籍知识图谱实体关系及类型进行分析与定义。[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典籍知识图谱包含649549种古籍实体、221783位典籍责任者、1498383个古籍版本、13960个地名节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多用途的古籍知识关联网络,对全球目前存世的主要中国历代典籍书目信息进行了较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支撑起人文计算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的数据库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深度调研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依赖的关键技术基础上,将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化和图谱化4个阶段,详细论述古籍汉字识别技术、命名实体识别、关联数据以及GIS技术等,深入阐述相关技术细节和指标。[结果/结论] 提出稷下学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指出古籍数据库建设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阎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8):131-136
[目的/意义]古籍特藏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馆藏文献资源,但是古籍特藏服务却不尽人意。《"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强调将古籍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古籍特藏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古籍在教学科研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方法/过程]通过国外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介绍3所国外一流高校的古籍特藏服务,分析其在支持教学、科研、文化服务方面的特点。[结果/结论]国内高校图书馆古籍特藏服务应从开展教学活动、开放合作促进馆藏研究、加强面向非专业读者的服务3方面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随着古文数字化、智能处理和相关人文计算研究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从以往的研究当中总结相应的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后续探究的展开。[方法/过程] 厘定古文信息处理的概念,分析古文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给出古文信息处理研究的整体概貌。同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古文数字化、智能处理和人文计算这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和研究趋势的展望。[结果/结论] 在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古文数字化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古文智能处理在词汇级的探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对于人文计算来说,与古文相关的研究则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6.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6):146-148
[目的/意义] 对《知识学研究》一书内容及思想的再次理解,对图情学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并展现出来的学术意识展开思考。[方法/过程] 对文献展开思辨性、比较性思考与归纳。[结果/结论] 《知识学研究》是一部以"大学术观"为指导的,以知识及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科学阐释;同时也认为图书情报学最终也将以"知识"为最终的指向。该书体现出图情学人的学术自觉、自省与自立,其倡导践行的"大学术观"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以数字人文需求为牵引,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学术名人资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知识服务提供资源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学术名人特色资源特征和用户使用需求,调研分析4类以人物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知识模型,以人物(学术名人)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构建学术名人描述框架模型和学术名人与其他实体关系模型。[结果/结论] 在学术名人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链接外部数据,能够对以李政道特色资源为代表的学术名人特色资源从知识颗粒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展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为运用微信小程序助力学科知识服务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微信小程序的特性与服务现状,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大环境、深发现、小前端、富生态"的学科知识服务框架与模式,并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等视角进行服务内容研究。以"干细胞助手"微信小程序为例进行案例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只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小程序生态也能承载丰富的学科知识服务应用,从移动端支持用户的科研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内外生视角下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激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探讨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激励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动机,对提升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从"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的双重情境出发,整合计划行为理论、期望激励理论和虚拟社区感知因素对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修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中的成员感、影响力和知识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利己"知识创新意愿;主观规范和团体规范与"利他"知识创新意愿呈正相关;虚拟社区互动环境对"利他"知识创新意愿与知识源创新、新问题新想法的开发之间有显著调节作用;"利己"知识创新意愿、"利他"知识创新意愿均正向影响知识源创新与新问题新想法的开发,且"利己"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强度高于"利他"知识创新意愿。  相似文献   

10.
刘畅  李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143-150
[目的/意义]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智慧的载体,结合数字人文的数据获取、标注和分析方法对典籍进行实体自动识别,对于后续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经过自动分词与人工标注的25本先秦典籍构建古籍语料库,分别基于不同规模的语料库和Bi-LSTM、Bi-LSTM-Attention、Bi-LSTM-CRF、Bi-LSTM-CRF-Attention、Bi-RNN和Bi-RNN-CRF、BERT等7种深度学习模型,从中抽取构成历史事件的相应实体并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结论]在全部语料上训练得到的Bi-LSTM-Attention与Bi-RNN-CRF模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9.79%和89.33%,证实了深度学习应用于大规模文本数据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中国拥有海量的古代典籍,利用计算机对古籍文本进行自动断句与标点有助于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将古籍断句与标点分为两个串行任务,会引起错误传递。其次,自动标注的标点也较为混乱,对长距离可嵌套的成对引号标注研究较少。[方法/过程] 通过对大规模古籍语料库的标点符号频率统计,结合现有标点符号用法标准,明确古文自动标点的符号体系。根据点号含有断句信息,提出断句标点一体化处理方案,直接在没有断句的古籍文本上进行自动标点。并通过设计多元引号标记集和段首填充占位符,解决长距离可嵌套成对引号的自动标注难题。算法上根据序列标注方法,采用SikuRoBRETa-BiLSTM-CRF在1亿多字的繁体古籍文本语料上完成模型训练。[结果/结论] 在开放测试集《左传》上,点号标注的F1值为77.09%,断句达到91.72%;对单个引号的标注F1值达到89.28%,成对引号为83.88%。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古籍文本的自动断句与自动标点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引号的自动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受到高度重视。利用数字技术组织中医古籍,对其进行保护与重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简帛医药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简帛医药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并通过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的连接形成简帛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抽取实体概念,利用依存句法分析和规则的方法抽取实体关系,最终将简帛医药文献数据存入图数据库,实现简帛医药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与检索查询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利用本体和知识图谱,提出简帛医药知识组织方法,建立具有逻辑关系的简帛医药知识链,形成中医药领域知识的语义网络,在中医古籍的智能化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有助于中药知识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提出利用数字技术来追溯现代精神文明的古典参照,试图探寻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历史依据,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方法/过程] 以稷下学派为例,收集现代期刊论文和古代史书典籍,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古今思想文化的对比映射框架。分别通过古今文本的特征表示、主题聚类和思想聚合,实现现代文明对于古典思想的参照,并从治国理政、经济建设、法治思想、教育思想、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分析表明,现代精神文明与古典文化意识既相通又存在差异。现代的孝道、德治思想在稷下思想中都有所体现。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能够追溯到古典精神中品德教化踪迹。古今的法制建设在观念上趋同,但在形式上存在差异。经济建设体系的不同也影响了生态建设观念的差异。本研究的设计与实现初步展示现代数字技术对于映射古今思想对照的可行性,为数字人文中的精神思想挖掘提供新思路,尤其对于追寻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构建面向典籍文本的语义本体,能够促进典籍文本的挖掘与分析。然而由于典籍文本与现代文本在语法上存在较大差异,给面向典籍的语义本体构建带来了困难。[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探讨针对先秦典籍的本体构建方法。以国际上文化遗产领域通用的CIDOC CRM为框架,设计先秦典籍本体模型。针对典籍文本内容的特点及句法特征,将规则抽取与条件随机场方法相结合,提出一套本体实例自动获取技术,并以《左传》为实验语料进行测试。[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本体实例抽取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面向典籍文本的本体构建效率。基于规则的本体实例抽取实验F值在93%左右,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本体实例抽取最佳特征模板的F值为82.51%。在本体实例获取中,词性信息和位置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意义]历史修复遗存是古籍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古籍修复周期处理的对象,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不仅能丰富古籍修复技术,更能提高古籍修复质量.[方法/过程]分别运用归纳法和案例法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的形式及处理措施.[结果/结论]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形式包括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及其印记等.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处理应依据具体情况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试图探明Altmetrics应用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索如何应用Altmetrics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回顾及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Altmetrics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六大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会贬损其价值,而是提供了开展深入研究的空间。虽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挑战,但这些挑战是可应对的。应用Altmetrics可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的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