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同性恋倾向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2月后干预对象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健康的担心(GWB1)、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GWB3)、忧郁或愉快的心境(GWB4)、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GWB5)、松弛与紧张等因子显著改善(P<0.01),6月后敌对、恐惧、精力(GWB2)也显著改善(P<0.01)。同性恋倾向干预效果为痊愈占13.04%、显效占21.74%、进步占34.78%、无效占30.44%,总有效率为69.56%;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同性恋倾向者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对同性恋倾向的矫正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检索国内外5个大型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按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认定的证据水平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分级,统计与分析体育锻炼各变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形成体育锻炼延缓老年人认知衰退量效关系的专家共识。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3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抗阻运动对执行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2次,中、高强度,每次60 min,锻炼周期为24周;多成分运动对整体认知、记忆、执行功能均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4次,中等强度,每次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对整体认知功能干预效果较好,推荐方案为每周锻炼3~5次以上,中等强度,每次锻炼30~60 min,锻炼周期为12~24周。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为对象,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需主要从影响主体的态度、主体规范和认知控制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锻炼对智障学生体质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智障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干预,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智障学生平衡、协调、核心力量等体质健康的发育,而且有利于促进智障学生注意能力、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社会性发展。提示未来研究可结合智障学生身心发育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加强智障学生体育干预,从而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为了更清晰了解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采用《STROBE文献质量指南》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统计结果纳入49项文献样本,包含55个中文变量和78个英文变量。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各变量的关系,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人际关系及外围环境4个维度,其中,个人动机、态度与认知被证明是青少年保持锻炼主动性和体育学习坚持性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的锻炼动机、态度和认知发展和体育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持;外围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客观存在的负面因素也可能削弱青少年体育兴趣和意愿。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仅探讨单一维度可能会导致选择性注意,因此需要多角度综合考量干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进行研究.质性研究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理论,包括风险认知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太原市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结构包括风险受益、风险恐惧和风险应对;中老年人在对大多数体育锻炼风险进行判断时,不存在性别和经验差异;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对部分体育锻炼风险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排序与质性研究结果类似.通过量化研究,证实了所构建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运动处方与多种措施间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对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NET、CBM、CNKI数据库,搜集运动处方干预、团体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此4种措施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随机(RCT)、半随机(qRCT)对照实验的相关文献。检索时段均设定为建库至2019年5月11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以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2838个样本。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效果显著优于其余3种措施。根据干预效果最优的可能性概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运动处方干预、团体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结论:现有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运动处方为目前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最优措施的可能性最高。但受个别措施研究数量及样本量的限制,证据强度仍需更多规范、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凌对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课程干预是目前减少校园欺凌的主要干预手段,尽管针对不同的欺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干预课程,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体育锻炼能够减少校园欺凌,它能够改善欺凌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也能够提升受欺凌者的身体自尊、同伴关系与情绪调节能力。发挥体育锻炼减少校园欺凌的作用可以选择以下路径:保证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持续性是根本,在减少校园欺凌上,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持续性才能保证效果;团体活动项目是最优选择,团体活动项目的互动性能够增加个体的人际交往体验,有利于改变之前的错误认知;正念、太极和冥想能够提升个体的身体感受能力,能够有效缓冲校园欺凌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鉴体育锻炼风险以及风险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在阐述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基础上,界定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概念,分析体育锻炼风险认知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以及体育锻炼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认知风险和客观风险之间产生偏差的因为做出理论解释;最后,就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研究构想进行说明,提出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理论,编制调查表进行量化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认知较好;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处于一般水平,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出现多元化;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热身知识的认知较好。对科学体育锻炼强度知识的认知处于一般水平,对体育锻炼知识的认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对《纲要》的认知较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运动员在认知功能上比一般人更加优胜。首先,在模拟真实的运动场景设置的认知任务中,专业运动员比新手要更快更准确,这得益于他们经济有效的注意(凝视)分配方式;再者,在诸如flankers任务之类的与运动无关的实验室认知任务中,专业运动员也比新手更快,且更能抵抗无关刺激的干扰;其三,来自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的证据都说明:健身训练有助于改善脑认知功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针对认知技术本身的适应性训练可以改善认知功能。这些信息对我们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体教融合为出发点,总结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学习效益提高和身心健康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综述体育运动在优化大脑生理机制(细胞和分子层面、脑结构和功能层面)和认知功能(记忆、感知-运动协调、动作预期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在体育运动的剂量方面,为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大脑功能效益,儿童青少年需每天累积至少60 min、每次持续20~30 min,每周≥3 d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但关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运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体育与教育结合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学习效益提升的有效手段,体教融合应立足于理论机理,基于运动效益剂量关系的原则开展体育教育,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3.
大众体育锻炼干预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毕永锋 《体育与科学》2002,23(5):15-16,4
锻炼干预理论的发展对大众体育锻炼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部分国外的锻炼干预理论模式,认为借鉴这些理论,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锻炼干预策略可能也是推动我国大众体育锻炼推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开式和闭式技能项目对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开式技能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闭式技能项目(健美操、太极、养生)对济宁学院轻中度抑郁倾向大学生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于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各运动项目组抑郁水平实验前后均差异显著。结论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排球运动干预效果较为突出。开式技能项目较闭式技能项目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析运动干预的应用前景。方法:总结不同药物治疗对肾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运动医学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论:不同的药物治疗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肾脏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肾脏细胞凋亡,提高NO的含量,改善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升高,清除氧自由基,发挥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的保护作用,有效地缓解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大众锻炼找不到要领以及财力、自我管理意识的不足等问题,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运动APP线上体育干预在自我管理视域下的具体研究,对锻炼内容、方法、内容以及动机的有效干预引导全民健身,不断提高运动质量且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让身体状况、功能保持在一个健康、满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运动康复领域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社区居民运动康复服务需求的日益显现,以及随之出现的物理治疗师人才缺口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分析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与物理治疗师(PT),在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特点与功能。认为:1)社区运动康复服务是实现多途径早期康复医疗介入的有效运行载体之一,是未来患者持续治疗回归社区进行有效康复的必然趋势;2)运用传统中医养生理念,所培养出的物理治疗师(PT)职业特征鲜明,是拓展运动康复服务体系实践应用领域的新路径;3)加强运动康复学科中物理治疗专业教育,从而发挥物理治疗师的专业特色,引导辖区居民在思想认识和健康观念上,逐渐摒弃传统的医疗服务观念,形成社区居民的运动康复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钱建龙 《体育科技》2014,(2):112-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随机抽取武汉市城区2所省重点(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和2所市重点中学以及武汉市远城区4所中学,对8所中学400名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体育课活动情况和运动不足状况了调查。结果表明:升学压力和学习压力影响了中学毕业班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降低了活动兴趣;中学毕业班学生运动不足率达73.8%,高中毕业生比初中更严重,女生比男生严重;运动不足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喜欢度与运动组学生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针对存在的现状问题,应尽快研究建立"三结合体育教育"即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有效结合协调的管理机制;还需要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全面落实;大力全宣传体育的身心健康价值,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取向,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顺应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趋势,促进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以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为例,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四川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处偏远地区,地势崎岖,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环境影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