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云南著名侨乡腾冲和顺乡,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此乃明清以来数十代人热心办学的历史沉淀结晶。明清以来和顺人大量入缅经商,由于幼时在家乡受过良师益友的熏陶,因而旅缅华侨中亦儒亦商者为数颇多,他们不仅对中缅经贸和文化交往作出贡献,而对家乡的文教事业特别关注,全力支持。这是和顺乡教育发达,孕育出一大批学者、侨领、社会活动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腾冲刘姓及各姓旅缅创业已五百余年历史,对开发缅甸资源、建设祖国和家乡、发展中缅贸易、交通、促进中缅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腾冲为古滇缅贸易集散之地,居民多由随军而至腾;腾人是中缅贸易的媒介,翻译、“通事”居多;腾冲旅缅社团较多,促成了腾冲艺文的发展。华侨艺文明季勃兴,清季兴盛,“民国”灿烂辉煌。腾冲艺文,明天将会更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两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渊源及两国边界的复杂划定,由此考察了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过程:模糊、清晰、淡化;并认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友好与边界划定,对分居两国的民族保护密不可分——“国家”这一划界并未对民族的“割裂”造成损伤。由此认为,中缅两国的边界划定及其显现出来的双边关系,对反思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民族的划界问题具有特别的哲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缅两国在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加强,缅甸华人对学习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加,缅甸的华文教育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境外华文教育水平远未满足境外华人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因此需加强研究缅甸华人汉语使用情况,探索境外华人汉语教育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推广境外华人使用汉语,促进中缅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腾冲县和顺图书馆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乡村图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即以"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而闻名于世。和顺边地文化、侨乡文化的繁荣,是图书馆成立的文化背景。和顺乡民及旅缅华侨艰苦创业、发展中缅民间贸易、拨付经费购买大量图书,是和顺图书馆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优势(一)便捷的国际通道西双版纳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水、陆、空三条线都可方便快捷地通往泰国、老挝和缅甸3国。景洪—清迈—曼谷国际航线的开通,景洪港—泰国清盛港水路航线的通航,以及昆曼公路的建设都为西双版纳与泰、老、缅3国开展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国际通道。乘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清迈机场;坐船只需要8个小时左右就可到达清盛港口;2007年昆曼公路的开通,将使中泰、中老、中缅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二)各民族的亲源关系同饮一江水,原是一家人。西双版纳的各民族与泰、老、缅…  相似文献   

9.
中缅两国的边界形成和划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之后,中缅边界问题产生,并在20世纪前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和班洪事件。1960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件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章对中缅南段边界问题和班洪事件作了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缅甸华侨社团蓬勃发展,形式多样。"和顺崇新会"是由和顺乡旅居缅甸侨胞组成的华侨社团,他们在家乡宣传新教育思想,整顿和革新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现代学校;启智化愚,创建和顺图书馆;移风易俗,改良社会新风尚,直接推动了当时和顺文化教育的发展。其动因主要在于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重教兴文传统;爱国爱乡,促进家乡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心理情结;渴求知识、自我反思、强化自身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腾冲县和顺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文明开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和顺的富庶与儒雅,滋养了一大批哲人、文士、诗人、学者与儒商;尤其是近百年来,和顺教育的蓬勃发展,支撑并促进了和顺现代文明的进步;通过和顺的典型性调查研究,探讨村镇建设中文明与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但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缅石油管道的差异化合作模式容易产生纠纷。此外,缅甸特殊的政治体制、项目本身复杂的投资主体复杂性及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的特殊性都意味着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容易产生国际争端。本文在讨论了当前可以选择的四种解决中缅油气管道争端的法律途径,重点讨论了各种法律途径的优势与缺陷及局限性。最后,本文分析了另外三种可能解决中缅油气管道争端的法律途径,认为中国要根据具体的争端并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应灵活运用外交和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可谓海陆并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又称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音乐、舞蹈作为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艺术门类,对邻邦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南方丝路、海上丝路的文化线路涉及的部分邻国为典型,考察明清时期我国与邻邦国家乐舞文化交流特征以及对域外文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缅甸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华文教育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缅甸华文教育领域汉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以汉语母语者为主,接受过汉语培训的学生少;汉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学方法教授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我们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教学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缅汉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战乱及康、雍、乾时期的三藩之乱、改土归流、中缅冲突导致了中国军民落藉缅甸的增多;清初的移民垦殖政策、中缅边贸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缅王朝奉行的政策促进了中国商民大量移居缅甸。清前期缅甸华侨骤增十余万之众,他们以聚族而居和散居于当地居民中的形式侨居缅甸,就两种分布特点而言,聚族而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