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其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有克服市场固有缺陷、弱点,以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功能。1998年下半年中央作出决定:扩大内需,增发国债,加上配套货款10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扩张性特点的货币政策操作,旨在适度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保持宏观经济的高位运行。这表明我国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了积极的货币政策。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积极的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其实施的依据及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书讯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学报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的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 )已被中国金融出版社作为第二批金融博士论丛之一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详述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效应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追溯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各国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阐明了西方其他各学派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本着客观公正、博采众长的原则 ,论述了凯恩斯学派对中国货币金融…  相似文献   

4.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家眼中的适度货币供给并非简单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而应该是一种超额货币供给,并且超出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货币余额大约6.09个百分点。当超额货币供给偏离最优水平时,银行家更加愿意看到超额货币供给增加,而不是超额货币供给减少。当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递减以及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银行家"惜贷",反而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是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本在区分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框架下,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控制实践所表现出的无效性提供了一个解释,最后为我国现阶段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并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4—2001年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收入波动的关系进行考察后,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性效应总体是明显的。在长期内我国各经济主体对货币供给有较强的制约能力,货币供给受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较大。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重要调控手段之一,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是直接融资的场所,也是公众和投资者投资的重要途径.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的运用必将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与发展,影响股票价格.本文就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货币工具实施进行分析,找到货币政策影响的规律性,力求为投资者规避防范风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解决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既要运用财政政策,也要运用货币政策,而单纯依靠其中的一项政策是不行的,当前,我国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增加货币供应,扩大国内需求,拉动投资,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供给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归根结底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如果存在乘数效应的基础货币投放没有准确反映与虚拟经济相适应的货币需求,将会引发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实体经济资源配置的紊乱乃至泡沫经济的演化,宏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威胁.这就要求货币供给要与包括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等在内的虚拟经济基本保持一致,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数次较大波动。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减小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滤波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在简要回顾货币政策调控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并实证估算了各口径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行货币化分配住房,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通过建立以经济实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要;全面开放住房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城市居民住房供应货币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等途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的不合理的汇率生成机制,货币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该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控货币供应,推进公开市场操作与外币市场操作的协调;坚决制止各种违反外汇管制的不法行为,提高外汇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揭示了国债利率同国债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国债利率的动态变化,在经济上和金融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利用利率期限结构,可以对所有的固定收益证券进行定价,如大多数国债,甚至可以对期货合约进行定价(BrennanandSchwarts,1977)。由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广泛应用,所以对它的推导早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并未找到。本文借鉴目前大多数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扩展Nelson-Siegel模型来推导中国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0支国债进行估价,通过与实际数据比较,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完善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自身充分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发展货币市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运行体系,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加快统一债券建设并有序加速利率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区域间资金流向已出现了明显的“西流”迹象,然而金融市场发展的缓慢、国有银行与西部地区经济的隔离、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的撤并和当地民间金融机构的缓慢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始终难以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西部地区应改变资金引入的侧重点,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作为资金引入的重点,加强多种金融机构的设立,使资金在当地围住“塘”,并养活“鱼”,提高资金在本地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当前,进一步推进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面临的风险,就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进银行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并防范其经营风险、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讨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货币政策长期效应以及货币供需结构、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导致近年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运行中出现调控弱化倾向的原因;提出以积极财政政策密切配合宏观政策,以货币、资本市场为导向,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畅通货币传导机制为动力,建立动态的稳健货币政策体系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3~2012年共40期季度数据,通过在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CHIBOR)、贷款利率(LR)和产出水平(GDP)之间构造VAR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传导机制只在货币供应量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环节通畅,货币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利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直接干预经济的渠道也不畅通.完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金融机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做市商制度起源于传统的柜台交易市场。从国外竞价交易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实践来看,混合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交易制度发展的趋势。对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讨论,不仅要从做市商制度本身出发,也应从股票和政府债券的内在特征差异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引入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利率渠道、通货膨胀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有效地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