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和文学是文字作品的两大文体。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分类基本是这样 :文章类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 ;文学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个习以为常、众以为是的文体分类 ,实际是不完备的。就大学和社会的实用文体而言 ,文章类除了基础教育中教学用的“普通文章”之外 ,还有更广泛的“专业文章” ,包括新闻文、史志文、学术文和专业应用文等。因此 ,文体阅读的两大分类应该是文章(普通文章、专业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 ,对二者的探“同”求“异” ,实为大难题 ,至今仍是一项筚路蓝缕的工作。文章和文学 ,本是…  相似文献   

2.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教学是完成高中英语教学中“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转变对阅读课教学的认识,实施“语篇整体阅读教学”,并且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在“写作”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读后感是指阐述、议论阅读一定的材料或作品之后所得感受的文章,属议论文范畴。这种文体熔叙述、议论、抒情为一炉,是训练和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独特文体。它既可以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训练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练习写作这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文体其结构与语言特点就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自然也应有所区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一些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把握文章特点、达成教学目标、形成阅读模式,有效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姿态和方式。同样,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文体特点是实现“教语文”“教阅读”的有效策略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关注文体特点,有利于我们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关注文体特点,有助于我们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关注文本体裁特点,也是对学生文学启蒙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阶段的盲生语文教学以"读"为基础,主要是盲生对盲文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高年级则更加注重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只有重视阅读教学,使盲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阅读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一、让盲生掌握文体特点在教材中的同一篇课文,盲文比汉字所占的篇幅要多得多,由于盲生的视力障碍,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学生那样用双眼去速读,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自身特点和写作技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这就要求盲生要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何政源 《教学随笔》2013,(16):108+115
文体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基于文体意识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写作教学中,而关于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的渗透并不多。甚至,有些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此,对课标和教材编写的重新审视与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认清当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体结构的把握,来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时对文体的领悟和理解,将文体理论与实践结合,来提高学生阅读时的文体意识,提出正确的阅读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期关注”栏目今期刊发七篇文章,关注小说教学问题。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里面常见的文体,也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体。对于小说教学的研究文章已经浩如烟海,这几篇文章肯定不能代表小说教学研究的全部。这些文章或重视小说作品中的“我”,或注重情感审美体验,或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注重文本细读,或注重主题追问,或注重叙述技巧的分析……从一个一个的侧重点,探寻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总会有那么一点会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的文体感是阅读和写作议论文过程中长期接受和应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阅读和写作行为的“内在尺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议论文文体感的途径有:1.范式文体的阅读,2.进行不同文体作文的训练,3.组织编写选修教材《论述类文本选读》。  相似文献   

13.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略教”,略读课文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道快餐”。其实,这千错万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一、略读课文中有“大菜”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说: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课程目标”的第二学段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到了第三学段则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要求:“阅读说明性…  相似文献   

14.
朱垚 《语文知识》2016,(6):41-43
文体,就是文章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不同的文体服务于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正如崔峦老师所说,“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阅读的文体,课程目标中有着明确规定: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复述叙事性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说明文.大多是科普类说明文。这类文章有情有趣.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具,学生乐于阅读,易于理解。与其他文体教学一样,说明文教学姓“语”,它必须注重言语实践,必须让学生在了解内容、品味语言中提高语文素养.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古时把兼具诗歌与散文性质的文体称做“赋”。随着文体的发展,后来又把接近于散文的“赋”称为“文赋”。在今天,这种“文赋”虽已基本上归入散文这一大类,然而它那浓厚的诗意却仍然保存着。杨朔同志的《茶花赋》就是这一类文体中的上乘之作。根据《茶花赋》课文的特点,针对初二学生的实际,我们打算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上。要求通过阅读分析和朗读教学,启发学生体味课文中诗一般的画面与火一般的感情,从而受到感染,获得教益。我们拟通过下列教学步骤来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既是阅读本文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据真实学情将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整合阅读资源”和“关注课标要求”两个角度,指导学生展开读写融合的群文阅读和写作活动,让他们在群文阅读中习得写作通识知识、形成文体写作能力,真正体现出以读促写的作用,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曾说 :“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他还指出 :“比较阅读是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 ,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比较 ,既是一种阅读能力 ,又是一种阅读方法 ,更是一种大幅度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谈谈比较阅读的主要方法和一些思考。比较阅读的方法主要有同体比较和异体比较两类。同体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文体相同 ,风格迥异———同中存异。有些文章尽管体裁相同 ,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  相似文献   

20.
何谓文体素养?它是指人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不同文体形式的自觉观照、深切体验和正确认知,经由阅读和写作实践、历练、感悟而获得的对不同类型文体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把握。文体素养由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构成,它既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形成的综合素养,亦是读写能力的核心要素。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文体能力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时能够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对文章作品进行适切的评判、体验和创造。简言之,是指应对文体的不同形式和要求进行适度解读与得体写作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在对语文素养的关注与讨论中,文体素养尚未涉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文体素养的培育更是有意淡化或竭力回避。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它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正在并已经从教学实践中突显出来。我们知道,文体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它是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具体”,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作为读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养,就能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阅读文本;阅读不同的文本,也能摆正阅读姿态,选择适当的读解方法,达成适度而有效的解读。作为作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