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行C臂下定位病椎,并标记出病椎的椎弓根体表投影,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以标记的椎弓根投影(左侧)10点外3mm处为进针点,针轴与患者矢状面呈30°~45°,侧位上与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在透视下向椎弓根穿刺,穿刺达椎体前方3/4时,植入可扩张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抬升终板,注人骨水泥填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每个椎体40min,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情况,1例2月后临近椎体出现骨折。患者术后平均1d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纠正,Cobb’s角减小,住院时间平均7.8d,远期疼痛无复发。结论: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及医师辐射少、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住院时间短、远期疗效好的优点,且手术并发症少,相对安全可靠,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D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腰椎失稳.脊柱运动节段内或节段间的结构、功能异常,超出系统的自动调节范围时,将导致脊柱失稳,发生脊椎滑脱和其它继发畸形.腰椎间盘在腰椎节段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态改变和功能减退会引起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异常应力,椎小关节是维持椎骨之间前后位置相对固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度的动作和长时间持续的载荷易造成腰椎失稳,腰椎各节段失稳的发生频率和特点不同,DS可能是多因素致病的.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保障。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与康复。方法:对24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体位指导、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处理和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患者住院5—7天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天均下地行走,疼痛明显好转和消失,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体内骨的代谢由成骨作用和破骨作用来完成,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激素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等,骨质疏松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综合性骨代谢疾病,补钙不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如果量身高的话,你会惊奇地发现:早上起床时的身高要比晚上入睡前高出一厘米多。这是因为脊椎骨间相连的二十多个椎间盘的髓核有了变化。髓核被嵌在相邻椎体的软骨之间,是半透明乳白色的胶状物质。这些胶状物质有弹性,并含有大量的水分。由于白天工作及体重的压力,使髓核内的液体被驱出外渗,所以晚上睡觉前身高稍减;夜里睡觉,压力消失,液体又由椎体松质骨经软骨板渗进髓核,所以早晨起来身高就会有所增加。人的身高为什么早上高晚上矮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隐匿的疾病,骨量的丢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然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防治骨量丢失的手段,对于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标准、运动对骨密度的刺激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促进人们提高健身意识和增强骨健康.  相似文献   

7.
在大、中专和中学《生理卫生》教材中指出:组成人体的支架由206块骨连接而成。按其所在部位,分别为颅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躯干骨51块(脊柱26块、胸骨1块、肋骨24块),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共206块。在《少年科学画报》1992年第四期中有文指出:一般说,人体的骨胳是206块,可我们中国人和一些亚洲人,例如日本人只有204块骨头,这是因为我们的第五趾骨仅有2节。而欧美人却有3节。为了证实这一点,笔者曾查阅过许多专业  相似文献   

8.
人体内骨的代谢由成骨作用和破骨作用来完成,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激素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等,骨质疏松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综合性骨代谢疾病,补钙不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生于骨骼的退行性疾病,号称“隐形杀手”。雌激素是女性一生中维持骨矿物质含量的关键激素。铁蓄积是指人血清铁蛋白高于正常值但低于1000μg/L的状态。研究发现,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铁蓄积和骨质疏松症可同时发生。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铁蓄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铁蓄积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本文中,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铁蓄积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阐明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绝经后脆性骨折的关系及临床主要治疗策略。我们总结认为,有必要关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铁蓄积现象。深入探讨铁蓄积引起骨代谢异常的机制,有助于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理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骨重建不平衡,骨吸收稍大于骨生成,从而导致持续的轻微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及肌肉疼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易骨折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宜早期预防,忌掉以轻心研究证明,无论男女,如果骨骼健康生长,骨骼最强健的时期在20-40岁。一旦过了40岁,骨质流失的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质逐渐变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骨质疏松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半数或早或晚会发生一次与骨质疏松有关的骨折。此外,骨质疏松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钙的摄入少、体瘦,就可能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尽早开始,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只有年轻时补充足量的钙,提高身体骨量的峰值,进入中老年时,才能延缓骨质疏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往称化学感受器瘤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化学感受器瘤临床上少见,迨今文献共报导100余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文献报道腹膜后罕见,而后纵隔副节瘤首先侵犯胸椎压迫胸髓致不完全截瘫者未曾见报到。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2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一月余,行走困难7d于1998.6.15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3、4、5棘突压痛,向双侧相应肋间放射,脊髓胸6、7平面以下浅感觉明显减退,以双下肢为重。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膑、踝阵挛及Babinski氏征阳性( ):胸椎X光片显示:胸4、5椎体破坏压缩变薄约Ⅱ度,椎体骨质结构紊乱、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椎间隙变窄,软组织影增宽。CT显示;胸4、5椎体破坏严重,呈溶骨样,椎体前侧后纵隔内肿块影,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变形。胸外科与骨科联合行经胸腔肿瘤切除术探查见肿瘤位于主动脉弓后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骨骼并不象看上去那样没有生命,与身体其他组织一样,骨骼组织也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这一新陈代谢过程称之为骨转换,它包括新骨的形成(骨形成)和旧骨的流失(骨吸收).正常的骨骼,骨形成和骨吸收处于平衡状态.如果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骨质疏松就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索强肾片对去卵巢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切除卵巢建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测定强肾片给药后,骨密度,骨的生物力学特征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强肾片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矿含量和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骨钙素,增加股骨重量、骨强度,骨钙含量和骨小梁直径。结论:强肾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脊髓和脊神经”一节的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脊髓下端既然“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怎还有31对脊神经?以致疑惑不解。对此知识点应予弄清。 脊髓外观是一完整体,但可籍每对脊神经根的范围划分31节段,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1个尾节。在胆胎三个月以前,脊髓与脊柱长度相等,所有的脊神经根均呈水平方向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当的椎间孔。从胚胎第4个月起,脊髓增长速度比脊柱增长速度缓慢,由于脊髓上端连于脑而固定,因此脊髓上段与脊柱的局部关系变化很小,而脊髓的中、下部各节渐高于相应椎骨。新生儿脊髓下端平齐第3腰椎,成人则达第1腰椎下缘。因此,腰、骶、尾部的神经根在未出相应椎间孔前,有一长段在椎管内斜向下行,它们围绕终然形成马尾,并浸浴于脑脊液中。虽在成人一般第1腰椎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新骨生成的作用明显减弱,即破骨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成骨细胞。因此,抑制骨吸收作用对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疏松性下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年人活动增多,骨折疏松性下肢骨折的临床发生率逐步增高。治疗不能单纯满足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应力求恢复其原有功能,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具有的骨折粉碎程度高、手术复位困难、术后内固定易松动等特点,骨质疏松性下肢脆性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内固定物在疏松骨质中把持力降低及老年和骨质疏松患者骨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是制约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瓶颈。应把增强骨折端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及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关键。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对下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内固定的理念及改良与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废旧电池占生活垃圾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它的害处却非常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有关资料显示:一节含有害物质的普通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烂在地里的1号电池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与其分散污染,不如集中治理。一方面,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腰背疼痛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尤其一些中老年人,认为腰背疼痛是得了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殊不知,腰背疼痛现象背后还可能暗藏脊柱肿瘤的杀机,患者得多长一个心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