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它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飞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形式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地域话语言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应,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接交触,构成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鲜明特征。它不仅为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也为我们所关注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时代命题,是一个相当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化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内在地包括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化的统一,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也会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社会的革命、建设、改革依次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这些不同时期的实践主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和谐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代中国,和谐哲学由于找到了社会矛盾论的根基,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在价值诉求上,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中国化也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包括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理论初步探索,列宁、斯大林的哲学理论的东方实践、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政治理论体系继承、丰富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后者占着主要地位,这也是本文所主要关注的,但同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将二者互补之处做到完美结合,这样我们中国化的成果将会不断完善更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以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的和谐社会理论,尽管不是一种直接的文化改造理论,但由于其强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相契合,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层面把握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认识,并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的文化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非行驶在罗马大道上,它主要经历了建国后30年的冰冻期,从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的缓慢发展期,以及后来的和谐发展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提供很好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与不同的民族化相联系、不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和成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传承,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化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解读实践与实践解读的逻辑互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基本问题并贯穿于其始终;其它所有问题都是由这个基本问题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在中国科学理解或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对不同历史主体在同一或不同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经验及教训、同一历史主体在不同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这事实上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比较视域。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全球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提供了现实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我们如何参与全球化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需要吸收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性理论话语,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注释儒家经典的形式,对中国经学乃至中国哲学加以理论创新,把中国经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内涵丰富,融会经学诠释与哲学诠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思想体系,并在诠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紧密的理论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产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中,事实上内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理论创新逻辑和党建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新时期我们正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推动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农业现代化、精神文明和民生建设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具体的途径或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完善。马克思人本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对我国革命和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启发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体育统计教学中去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内容,并对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教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贯穿于整个体育统计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又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去理解体育统计现象,正确把握其规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哲学素质教育,就能够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受互联网和国际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寻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本文从执政党制度约束与群众文化涵养两个层次,搭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框架,为切实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