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旅游供给侧改背景下,应明确其与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的战略关联,并运用有效策略,使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完成,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可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基于产业融合,提高旅游叶的经济效益。并能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强化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从而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穷,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力度、提高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精准保障五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扶贫是国家赋予高校的社会职责,提升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是实现高质量教育扶贫的最有效方式.根据贫困地区教育相对薄弱的实际,应以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师资专题培训项目为载体,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为依托,针对当地师资队伍学历提升、教学能力、信息化素养、办学水平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精准施策,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扶贫,主动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5.
乡村是陶行知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也是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起点和落脚点。陶行知开展的乡村劳动教育秉承“农科教结合”原则,具有浓厚的乡土意味。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和当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初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立足当前乡村劳动教育发展实际,陶行知乡村劳动教育思想可以为学校开设乡村特色的劳动课程、践行乡村劳动育人新模式、探索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新路径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新理念,且明确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为两大方面:一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经济资助,二是为贫困对象在学习上提供支持。实现这两大目标,教育扶贫必将向教育精准扶贫转变,而教育信息化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方向和逻辑,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源配置精准、过程监控精准、成效评估精准、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精准。因此,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重点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关键是发挥教育数据与各级扶贫系统数据的整合效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网,以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大数据的支撑价值。江西省上饶市政府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解决方案实践,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套低成本、低门槛、便利连通、资源共享、迭代升级简单快捷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乡村的产业获得了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好的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出现了从城镇向乡村回流的现象,但乡村小学“空心化”依旧没有改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依然在乡村。乡村小学存在严重的生源危机,师资落后,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规范乡村生源向城市流动的程序、健全的农村教育体系、构建健康的教师流动体制是乡村教育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仁人志士抱着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期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陶行知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推动乡村社会变革的领袖教师。陶行知的乡村师范之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开展乡村师范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寄希望于通过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乡村教师,从活的乡村教师产生活的乡村学生和未来活的国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与思想对当今乡村师范教育乃至乡村社会改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国家在制定师范教育宏观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乡村师范教育的支持;师范院校需要推动师范教育课程变革,为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师范生浓厚的教育忠诚。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语言扶贫具有可持续性,“推普脱贫”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实习支教是高等师范院校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展开教育帮扶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推普工作进行语言扶贫,需着重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和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入手,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0.
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其核心是以教育改造乡村社会,以纠正现代学校教育与中国农村社会的脱节。今天,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尽管陶行知的诸多设想都已实现,但就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陶行知的某些思想对于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以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为视角,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强力推进下,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在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乌蒙山贫困地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融合,首先要深刻把握二者衔接融合的必要性、必然性及衔接融合逻辑,其次要精准把握二者构成要素、融合要点及其地域特殊表现形式,基于此,从"发展经验、时间空间、政策制度、目标方向、路径方法、系统战略"等方面全面推进两大战略在乌蒙山贫困地区实现有效衔接和融合,才能让国家战略在乌蒙山区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张宗麟追随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事业,对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张宗麟分析了当时乡村社会日趋衰落、乡村教育发展缓慢的状况。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提高乡民觉悟,改善乡民生活。在此认识基础上,他开展了创办乡村幼稚园、推广乡村师范教育及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促进了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严重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实现精准扶贫,既是当前落实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还是彻底消除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做法。从理论认识不到位、实践上轻视"造血功能"、过于注重治标忽视治本、关注眼前效果缺乏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条件地理因素、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财政经费投入有限和经济落后的制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原因,最后,从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力度、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注重教育精准扶贫的层次性和巩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等方面,提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西南边境M市教育投入和居民收入实证分析的六大特点表明,教育具有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促进共同富裕的功效,且在各因素中占比较大,投入和发展教育是农村地区增加收入、促进富裕的重要方式,也是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持续长效发展的有力手段。脱贫攻坚战收官后,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要全面认识时代特征,分析教育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扶贫到教育致富的深入推进,保持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动能。  相似文献   

15.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作为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同时,教育扶贫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保障。立足于秦巴深度贫困山区两河口镇的教育扶贫实践,分析教育扶贫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破解路径。研究发现,该地区通过控辍保学、精准资助、结对帮扶、职教帮扶四大教育扶贫措施进行"造血式扶贫",提升人力资本开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但教育扶贫也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扶贫效益不明显、教育精准扶贫瞄准偏离与政策悬浮、教育扶贫主体单一化与扶贫客体被动性的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厚植人力资本,增加教育投入供给、构建教育精准扶持治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方扶贫主体参与的教育扶贫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领域推出的最新理念,当前,实施精准扶贫仍存在着扶贫资金满足不了地方需求,贫困地区发展的思想意识落后,乡村空心化严重的问题。为此,应当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加强领导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7.
重视乡村师范教育、改造乡村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长期从事乡村师范教育,对乡村师范教育问题颇多论述,并且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当前,政府对于乡村教师这一群体给予高度关注,而本文对于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渊源的探究,对推动我国乡村师范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初大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以乡村教师教育培养为出发点,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改革。本文梳理分析了陶行知乡村教师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发展主线、乡村教师思想的价值取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定位与改造。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乡村教师培养思想和实践对当代乡村教师的培养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乡村生态旅游是地方脱贫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但面对设施陈旧、观念落后、模式单一、旅游项目缺乏特色等问题,乡村生态旅游助力精准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以甘肃天水麦积山景区周边为例,对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得出乡村生态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35):170-171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及理论对现代中国仍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通过他的关于乡村改造及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给中国特色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