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辰翁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有三百五十四首《须溪词》传世。在这些词作中有多首词中使用了叠音词语,统计显示共出现了一百六十八个叠音词,及三百五十八词。这些叠音词在声母和韵母的使用上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代替,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诗词同源从渊源的角度提高了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进行分析后,认为“辛”字当为“莘”的本字,其本义为一种植 物“小辛”。两组从辛之字从辛的理据各不相同,宰、妾、童、僕、(?)、辜、(?)从辛,会痛苦辛苦义;龙、凤、商、章、言、 音从辛,会花纹文采义。一词而兼相反之意义,是先民辩证思维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威 《职大学报》2013,(4):62-65
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词坛上,抒写爱国豪情和报国之志成为词创作的时代特色。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特殊经历和南宋日益衰落的现实,使辛弃疾爱国词与其他人的词作相比,更多了一层悲剧色彩。特定时代独成稼轩词沉雄勃郁的境界,爱国情思,时代悲剧与凄凉的现实感,构成了辛弃疾爱国词的主要情感内涵,成为解读辛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对某种语言词汇的研究必须要综合考虑音、义两方面因素。汉语词语音、义的演变过程颇为复杂,现在以"觉"字和"覆"字的音义变化为例,遵循词汇音义运动的规律,利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展示这两个词通过语音变化作为构词手段,形成新词的过程,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最基础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稼轩词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悲壮沉郁",辛弃疾作为时代的批判者,其个性生命的悲哀及其唤醒生命意识的词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间透露出的海洋情结,则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表现为:欲海洋经略,图一统之志;举沧海桑田,叹请缨无路;赞海洋浩翰,明报国之心;颂海洋盛景,抒归隐之情。  相似文献   

8.
"花间"一派的词作,自流传以来,被世人认为以"金玉满眼"的浓艳为主要格调,在词体上亦仅仅是应制应歌之作,并无太多内涵可言。然而清代常州词派却另出机杼,称"飞卿词全祖《离骚》"。虽然遭到后世的非议,认为过于牵强附会,但究其实质,固然是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有关,可是另一方面,实在是温庭筠之词和屈原在《离骚》中的抒情有共性。后世往往只看到飞卿的浓艳,却看不到华贵背后的清丽,有的时候的确误读了飞卿词作。本文就从常州词派和《白雨斋词话》说开,旨在探讨飞卿词中的托喻以及与屈原《离骚》的继承关系,以期给飞卿词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祥云方言有较为规整的完成体标记词"劳"、"劳来"、"着"。每一个标记词都有其固定的用法和搭配,"劳"是将来完成时的标记词,"劳来"是过去完成时的标记词,"着"的情况相对复杂,一般用于表被动的现在完成时或将来完成时中。  相似文献   

10.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春、仲春和暮春,在题材和写法上顺承而下,清晰显示了词体诞生之际的蜕变痕迹和发生历程。《菩萨蛮》《忆秦娥》在李白临别宫廷的诗作中也可以一一得到对应和验证,"玉阶空伫立",是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结桂空伫立"的重新组合与词体表达,玉阶专指宫廷,较早见于陆机《班婕妤》;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李白同期诗作《灞陵行送别》中字字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