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思想中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了佛教禅宗和道家思想。通过对周敦颐和慧能"识心见性"与"思"、"顿悟成佛"与"诚即圣"、"出没即离两边"与"允执厥中"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儒、佛、道融汇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历史幸福学说典型的有儒家幸福学、道家幸福学、佛家幸福学、享乐主义幸福学等。儒家幸福学以洪范五福为基础,即"富足、长寿、健康和内心安宁、美德、善终";道家追求的是"福、寿、康、宁";佛家追求的是"涅槃寂静",也就是平安、健康、安宁、独立、自由;享乐主义者追求的是肉体的快乐和满足。分析和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思想对《水浒传》人格模式有所影响,如原儒仁爱思想与宋江的“全施仁德于民”,鲁智深的救世精神和佛家慈悲观,道家自然天放与李逵直道而行。多元文化传统未经整合的混杂在一起,加深了水浒英雄人格与正史人格的断裂。  相似文献   

6.
以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归纳法分析跆拳道精神所包含的儒佛哲学思想。古代花郎道为现代跆拳道的前身,主要受佛家理论思想影响,形成以“禁欲主义”和“克己思想”为主的花郎道十戒。现代跆拳道在继承古代花朗道佛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儒家“以仁为本,体用不二”、“天人合一”及“内圣外王”的理论,形成“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目的是挖掘跆拳道古代哲学理论,为其今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结构。战国中后期至西汉前期道家一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西汉武帝时期就已形成“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佛三家为中国文化主体的思想不能贯穿封建社会始终。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还没有佛教文化的势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方形成儒、道、释三家的鼎足之势,这三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李唐受到殊遇.在唐人的审美观念中在入了大量的佛家思想.而目前的研究一般只注重儒家的影响,对佛家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实际上,儒家的影响尽管深远,但更多是表现在外延上,在内涵上影响较大的还推佛、道两家,而在“象外之象”的美学观中,沸家的影响又胜过道家.弄清佛教思想与“象外之象”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研究和欣赏唐诗,对于多渠道地总结我们民族的美学理论,想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人学论说因与封建政治体制相融合而走向了道德化,使之包含的批判精神难于实践,因而必须从文化源头上探析中国人伦的特点,进而从儒学思想核心命题转变和儒、墨、道各家的贯通中,揭示中华文化中包含的人学思想。这其中,周初人天关系论、儒家大同论、道家出世说、墨家兼爱互助思想在交互辉映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的追求,并为以人为本提供了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之神仙道家思想以合道成"真人"信仰为终极追求,以道家的"道"为本体与本源范畴,以道论为纲领统领神仙、阴阳、方技、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融神学与人学、理性与非理性、入世与出世为一体的宗教性的自我内在超越的神仙修炼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思想体系。这一独具特色的神仙道家思想对当代道教的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强调以乐和同的生命境界和以仁为善美的道德诉求,道家追求超越社会礼制,回归自然与内心。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是学理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又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终极的生命追求密切相关。深入挖掘儒、道思想的精髓,不但有助于巩固我们礼仪之邦的价值观,还必将有助于国民提高内心和谐的能力。儒、道传统思想对于现代人建构内心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论》为王宗岳所作。研究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力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5.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系统的圆论思想,涉及到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等方面。这一圆论思想是与中国古人的圆形崇拜、古代哲学的圆形思维有紧密联系。同时,刘勰在儒家、道家、佛家圆论思想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创造出系统的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基础的佛、儒、道三教,其养生理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三教养生思想的地位、内容、异同等进行了探讨,对现代中国人的强身健体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种文化思想的融合,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内涵。在政治上,他表现出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在仕途处于逆境时,他又表现出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静达圆通",他在本为玄虚缥缈的佛老思想中去追求一种简易、粗浅和实用的思想境界。苏轼对儒道佛三教思想兼收并蓄,铢分毫析,臻于化境,从而构筑了诗人完美的文艺境界。  相似文献   

19.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儒家与道家的天人观各有不同,儒家的天人观从人道出发,赋予其道德含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伦理道德性;道家则从自然出发,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天人观,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的分析,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中体现了道家的天人观,中国戏曲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