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时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出现偏误较为普遍.本文试图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对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各类偏误是在所难免的。对越南学生来说,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偏误较为普遍。本文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为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语言偏误,对语言偏误的重视和分析有助于二语习得。语言偏误包含了语法的偏误。从英汉语言对比和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基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侧重分析形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语法偏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语言偏误,对语言偏误的重视和分析有助于二语习得。语言偏误包含了语法的偏误。从英汉语言对比和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基于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侧重分析形成语法偏误的原因,以帮助二语习得者避免语法偏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语法上跟汉语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容易引发母语西班牙语者学习汉语时出现语法偏误。文章对西班牙语学生的一些常见语法偏误进行分析,通过汉西语法对比找出偏误的原因,并探讨偏误与难度等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10.
汉语趋向补语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了解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掌握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频率最高的例子,从而总结出偏误类型和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原因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属于语际偏误,另一种原因是由目的语的规则泛化引起的,属于语内偏误。针对对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趋向补语"起来"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表处所"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从越南学生86万字的自然语料中整理出1289个含"在NP"结构的句子,分为11种句式,考察了越南学生"在NP"在这11种句式中的使用情况、习得顺序及特点,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娄底师专学报》2011,(5):97-98,128
基于自然语料考察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项偏误,按形式可分成比较标记遗漏、误加、误用等三种偏误,并可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挖掘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和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语比较句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柬埔寨留学生在使用比较句时容易出现的偏误,根据问卷结果对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柬埔寨留学生对汉语比较句的习得顺序进而提出在教学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薇 《文教资料》2012,(29):43-44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借此发现他们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汉语因果类复句偏误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语法偏误最多,语义偏误次之,语用偏误最少;随着学习等级升高,语法偏误逐渐减少,语义、语用偏误逐渐增多。偏误类型主要有关联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偏误、逻辑关系的理解偏误和具体语境下的语用偏误等;我们可以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教学失误、学习策略、文化迁移等方面找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出现偏误类推的现象。汉语初级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由助词“了”的习得偏误类推致其否定形式“不”和“没”的偏误,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笔者对初级学生作业和言语交际中出现的与“了”相关的“不”和“没”的否定句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并发现由“了”的习得偏误类推出的“不”和“没(有)”否定句习得偏误的原因所在,即:学生对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所表达的动作态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文章试图通过归纳学生的偏误类型,找到“了”与“不”“没(有)”的搭配使用规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类型化的讲练,使学生在初级阶段形成正确的使用习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建议教学和编写教材时对“了”这一语法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细化,将“了”的教学与“不”和“没(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留学生在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这些偏误涉及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诸多方面,但在各种类型的言语错误中,词汇偏误是最严重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留学生的词汇学习进行经验总结,要有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重视留学生在汉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教师要认真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解决对策,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聋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发现聋生在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使用上存在范畴缺失和误用两大误区,偏误的成因主要发生在形态句法层面。聋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应该获得统一的解释,应该注重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这就需要理论语言学家的参与。目前聋生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积累语言事实建立相关语料库、提高聋校教师语言学素养和系统地对自然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初级水平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得到各种偏误分布及比例。然后采用"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着重从"施受关系、标志词使用、谓语动词、语序、句式误代"五个方面对偏误语料进行具体归类研究,得出偏误类型,探讨学生的习得难点及先后顺序;并从语际干扰、教材语法点及操练形式安排、学生交际策略等方面对偏误成因进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