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忠萍 《广西教育》2014,(23):179-180
介绍"移动云"家园协同教育平台,分析广西幼儿园"移动云"技术运用现状,探讨如何让先进的"移动云"家园协同教育平台走进幼儿园,以拓宽家园共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家园沟通更具协同性、时效性、创新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3G网络移动终端上个人信息资料的维护、保存、共享等问题,文章采用SyncML同步协议,利用php开发实现了一种WAP方式的个人资料管理系统,具有方便、安全,支持多种移动终端的特点。该系统为用户提供"傻瓜"式的个人数据维护服务,有效解决了数据维护问题,同时也为建立用户为本的移动应用业务,实现"瘦客户端"移动系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蔡钢 《物理教师》2011,(12):68-69,71
近几年来,在各类高考题中以"液柱、活塞移动"为基本模型,衍变出了创新性的问题,现就此类"液柱、活塞移动"新题型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黎加厚 《电大教学》2011,(6):108-108
曾有记者问我,2011年,你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一想,是两个M。第一个M是Mobile,可以翻译为"手机"、"移动"、"移动设备"、"可以装入口袋大小的设备"等,这是电子设备和信息载体的微小化趋势;第二个M是Micro,可以翻译为"微"、"小"、"碎片"、"一小段"等,这是信息内容和思维跳跃的微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9年初,甘肃省教育局响应中国移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寓教于动移动与教育携手共进研讨会"会议精神,给各级各类中小学以"建议型"文件,在全省中小学推广移动公司"校讯通"业务,具体方法是移动公司先与校方达成共识并实现合作,再由移动公司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相较于国际范围内以实践研究为主、趋于"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研究模式,我国移动学习应加强多领域合作,将研究重心从"技术"回归到"学习"上,通过应用研究、实践研究,落实移动学习效果。未来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发展将经历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和学习服务建设三个迭代循环的阶段,应发挥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内的优势,开发有效促进移动学习的工具应用,拓宽理论视域,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辨析"平衡移动"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改变条件对恒温恒容平衡体系、恒温恒压平衡体系中化学平衡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提高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指尖上的党建",立足于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以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为切入点,以"沪江党建云"APP为案例研究对象,来探讨"万能终端"在党建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依托移动设备的微型学习成为可能,满足了成人学习者短小、松散、实用的学习需求。微型学习的理念和移动学习融为一体,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保证。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对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原则的研究非常有限。要充分发挥微型学习"短小、精悍、实用"的特点,尤其需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移动设备的特征对课程设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移动学习的相关学习理论、已有的课程设计原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炼微型学习课程设计的原则和要素,为形成符合成人移动学习特点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使成人学习者能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发挥移动设备和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使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0.
郑琪  洪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5):101-104,109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可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国外许多高校纷纷进行立项研究,旨在充分利用信息和移动技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斯坦福、赫尔辛基和比勒陀利亚三所大学实施的"移动学习"项目是探究这一领域的先例,也是较为经典的试验研究,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这三项经典的试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移动学习所取得的成效,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推广,需要认真地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移动学习设备的更新与整合以及与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是移动学习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网络》2012,(7):39-39
中国移动IPv6"三步走" 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表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推进向IPv6演进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中国移动将在国家指导下,大力推进IPv6产业链成熟,开展试点和试商用,并逐步扩大IPv6用户和网络规模,最终完成全网IPv6过渡。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移动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无缝的技术支持。随着移动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海量增长,"信息过载"已经成为困扰移动学习效果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满足移动计算环境中不断涌现的个性化、情境化和智能化的学习需求,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移动学习偏好模式识别与偏好建模的相关策略,准确识别移动学习偏好,这是开展个性化移动学习服务的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新方式,总结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牛永辉 《文教资料》2011,(16):194-195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所在。"移动课堂"这种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对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为泛在学习提供支持。教育部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而"三通两平台"建设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未来发展的方向。笔者以深圳市南山区综合服务大平台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为例,阐述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规划原则、探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模型和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周云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1):53-60
口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存在"不敢讲"、"无话讲"、"讲不好"等难题。该文采用元认知理论与视频微博技术相结合视角,开展了大学英语口语训练创新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微博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元认知体验,培养元认知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洪燕芬 《化学教学》2011,(12):30-32
通过科学假设、实验验证和函数图像等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改革和云计算带来的海量存储,为移动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学习者带来全新学习感受的同时,也使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本文探索性地设计了Android移动学习辅助教学系统,不仅对智能终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更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网络》2011,(1):40-40
父母亲、研究者和教师一直在思考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传播对青少年是否有负面影响,包括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网络暴力等。政府也关注这些问题。FCC在2010年11月底表示将在华盛顿的高中召开"移动的一代"(Generation Mobile)论坛,讨论青少年频繁使用现代技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推行城乡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有所发展。然而,在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依然突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9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有利于整合城乡流通资源,促进城乡经济流通网络化和规模化,推动城乡互助、互动、互补,规范城乡流通秩序,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移动电子商务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