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志成 《教育学报》2008,4(2):33-40
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一些教育术语,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其含义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对一些常用的教育术语如教育、教育理论、课程论、教育哲学、教育思潮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到教育是一种人权;从教育理论的建立,到课程论的扩展;从教育哲学的思考,到教育思潮的涌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育术语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落后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后。研究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教育变革的理论前提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一、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矛盾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矛盾  现代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要求 ,适应传播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 ;适应生活方式现代化和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新的教育模式和观念体系的复合体。现代教育是在继承古代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近代产生 ,在现代发展完善起来的崭新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是教育思维和价值观层次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在苏联之前的俄罗斯已经出现了萌芽,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苏联时期。教育社会学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由于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学被禁止研究,教育社会学也从此失去了十年发展机遇。苏联解体后,教育社会学在俄罗斯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俄罗斯正在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随着教育的大发展,教育社会学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也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教育诠释进步,教育象征文明。教育于本质上就不应该被物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简单工具。教育自有教育的矜持。教育工作者理应具有主体性矜持、信仰矜持和理想矜持。在何以把守教育节操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施行"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教育领着社会走;在教育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面对教育问题时,坚持教育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西方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两者都围绕着古典著作而存在,有着十分相似的属性和呈现形式。在19世纪之前,传统教育一直作为中国和西方教育的主流模式存在,西方由于工业革命引发了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教育;而中国则受到外部力量的刺激形成了现代新学制,成为世界教育思潮的一部分。这一转变过程是新时期国学教育价值和定位的基础。国学教育在教育理念的属性上是一种居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教育形式或教育理念;在时间上,国学教育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属于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理念上,国学教育除了在教育内容上以古典化的内容为基本取向之外,也应拥有独立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与教育公正、教育平等、教育均衡有着某种关联和意义的相近表达,但人们在混用中模糊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正体现的是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规范等在价值取向上的正义性及个体发展的公正性,教育平等反映的是教育活动中主体间关系的客观事实和实然状态,教育均衡是在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教育公平则包含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成分,是一个反映相对性、主观性、规范性的范畴,反映人们在教育领域中的现实状态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投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享受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公平问题在各个领域突现。在教育内部,由于资源的相对短缺,教育公平问题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是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这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时期 ,适应时代需求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然而 ,要实现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它必须有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作后盾。这些条件与环境至少应该包括 :一、一个具有较强宏观分析和调控能力、具有较高层次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领导集体。实施教育改革 ,关键在领导 ,最终靠教师。领导的思想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当前 ,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改革中 ,毫无疑问地必须充分发挥领导的主体作用。这里所指的领…  相似文献   

9.
做和说     
做和说,太平常了。做和说,对科学课来说也是习以为常的。做实验,做调查,做探究;看我做,跟我做,自主做;先想后做,边做边想,做后再想;做一个模型,做一个制作,做一项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做,在资料指引下做。在小组合作中做……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也即独立自主的精神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这一目标体现为思考问题的多维度、多视角;在道德活动中,这一目标体现为摆脱感性的束缚,使意志服从奠基于对客观价值状况的伦理洞察的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在审美活动中,这一目标体现为理性与感性、精神与自然的统一。国学教育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学教育应注重整体性、个体性与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善后教育,指的是在不能预料事件发生之后或者事件发生场地之外进行的后期教育。教育经历告诉我们,有深度的教育,不在人前,常在人后。有善后的教育更有深度和精确度。前教育,指在事件发生当前的教育,可能是在时间前教育,也可能是在场前教育。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及时进行前教育。然而,在此类教育上,教师的专业性只体现在细节的略微差异上。真正有差异的教育体现在后教育上。后教育,指在事件发生之后的教育,是教师在前教育之后的助攻。特殊的事件只有前教育远远不够,后教育才有温度,感人至深。善后反映了教育的深度与精度:善后教育是一种长线教育;善后反映了教育者的信心与耐心;善后往往会带来教育的转机;善后教育是教师成长的机会和标志;善后反映了教育者的经验与专业技能;善后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善后反映了教育者更多的思考与反省。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是国家富强的根基。从事教育的人员理应成为道德的楷模,然而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教育腐败不是某一国所独有的,已经成为国际突出的问题。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了"教育中的透明度、问责制与反腐措施"研讨会,使国际上广泛开展对教育系统反腐的研究。2007年,这一组织公布了报告《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为国际教育反腐提供参考。对于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国内学者也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道德成因和德性教育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韩国教育在全球声名鹊起。韩国的教育“均衡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韩国教育公平政策一路走来经历了从均衡到质量的历史选择,其未来走向将是优质和差异并存。  相似文献   

14.
罗成 《湖南教育》2003,(10):10-11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带来全方位的教育创新。当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识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倍受瞩目,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不仅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及其与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选课和公共课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以加强适应性为基础,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的多样化构建,即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投入渠道共存;教育地域的多样化构建,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并存,并把农村作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高等教育上;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构建,其实现在于双语数学模式的贯彻。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念上对“职业”层面过于倚重,而忽视其“生涯”层面以及教书育人的|女质。在此困局下,需要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进行纠偏,以通识教育引领职业生涯教育,以通识性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完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式革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现状。在路径上,职业生涯教育要从生涯意识启发和生涯能力实训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江西教育》2014,(3):12-14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杜威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也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颜莹在《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中撰文介绍了"教育叙事"的概念、意义、特点及撰写要求。1.什么是教育叙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