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后,教师将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为了能较快地适应新课改,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师提出三点要求:1.教师角色的转变.2.教师教学法的转变.3.教师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化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角色、改革教育方式和评价方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知识储备.与新课改同行。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时代。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观念、角色上的转变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也该顺应这一改革,在课内、课外实行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杜威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自他倡言儿童中心主义之后 ,不少人就斥责他鼓吹儿童中心、降低教师威信、否定教师作用 ,甚至指责他是美国教育的罪魁祸首。但是 ,仔细解读杜威的教育原著 ,可发现杜威并没有如批评者所说的摈弃了教师的作用 ,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更高层次、更有建设性的审视建构 ,赋予教师形象以全新的内涵和价值。因之 ,在我国重塑教师形象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今天 ,重读和反思被扭曲的杜威教师观尤为必要。  一、重读杜威的教师观   19世纪兴盛于德国的主知主义教育思…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它涉及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培训等多方面.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育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力争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否则,教师将会在课程改革中因定位不准而茫然无措,甚至影响到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教育探索》2005,(1):26-2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角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对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教师教育工作在办学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教育新理念,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突出教师专业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转换职业角色、全面更新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高师何去何从?笔者试图从高师教育教学的整体层面上作思考.对教育观念的新转变,教育目标的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新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新优化以及高师教师的角色意识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是在变革人,要改变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挑战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这就是:教师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是能不断升级换代的电脑“操作系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更应该是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改革,从教育理论、观念和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施对新课程教学的能力。1.提高师德水平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需要打破许多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这对已在传统教学中轻车熟路的教师来说,并非易事,需要一个艰苦的探索的过程。没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刻认识,就达不到对基础教育进行能动变革和创新实践的目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针对课程改革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角色期待,即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制订者、课程的领导者和课程改革的中介者。而教师要担负起这一系列的新角色,构建起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重新界定了崭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是时代赋予教育战线的崭新课题,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二个高要求,要唱响新课程这出大戏,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运行机制的构建,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研教法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组织、参与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与课程》是杜威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后创作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打破传统世人对杜威儿童中心论者的看法,对儿童与课程、儿童与教师以及教材提出了新的认识,打破传统的二元分裂论。当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应当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关注教师的新角色,强调在做中学获得的经验,看到儿童当下和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千千万万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人民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我们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和转向.这一重大的转向,导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地位,积极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题的改革.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这场改革中,成为合格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14个地市展开,我省广大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各级各类培训都应懂得.大多数教师都已形成由许多旧的教学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所综合构成的教学习惯,因此.各级各类培训都要以帮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转变角色为核心内容,并把帮助教师角色转变渗透到提高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中。但从理论研究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角色转变,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要在教师培训中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完成好新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新使命、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重大改革。它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主要不在于对有关课程政策与形势变化的了解.而在于更为深层次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在这场较量中,教师文化对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行影响最大。因为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解读者、实施者和利益关涉者.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理想的关键人物,任何课程改革只有经过教师的课堂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过去几次的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18.
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与偏差地理解了杜威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关联。杜威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的论述以及对“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批判都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重要的启示。从这三个方面切入,澄清对杜威的某些教育观点的误读误判,才能提出和解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它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的历史性的转变。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观念的更新,更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为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尽快实现其自身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国家颁布了新的《音乐课标》,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将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作出调整。在新课程的环境中,和学生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真正走进新课程。一、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音乐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作为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第一,以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