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源渊流长的惟人本主义自由传统,既把认知判定为自由的来源,又将自由降格为政治和伦理之领域性问题,从而使自由的存在论问题被历史地悬搁起来.客观地看,自由并不源于认识,而是相反,认识及其有关于认识的自由,均源于人的自由本身.因为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他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已经拥有自由:自由,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赋予所有存在者的存在力量.人由于拥有其自然存在物的自由,才因此而获得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自由;人因为拥有人的存在自由,才配享了人的生存尊严,才拥有了对生活实践自由的追求,而政治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都是人的生活实践自由追求的两翼形式.  相似文献   

3.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理路径,由此而演化为朱陆之争。元明以降,心学沿道德实践的方向将二者的统一推向极致,但却存在着遗落客观世界的偏失;气学沿存在之理的方向虽然突出了知识理性与知识追求,却又面临着稀释道德理性的危险。如何确保二者的统一而又不失偏颇,既是宋明理学发展的张力,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吸取西方文化以重建中国文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权利具有自由、正义、效益等价值;休息权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其社会价值有人类生存、人身自由、人的发展、人生目的等方面,法律价值包括社会正义、社会秩序、人类自由、社会平等、公平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追求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的统一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向往的最高境界.科学之真是道德之善与艺术之美的统一,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科学之真的追求目的.科学之真和道德之善是艺术之美的基础.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马克思生命观,我们可以发现,既不能离开人的处于社会历史之维的自我意识、对象性感性、实践活动与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抽象地界定道德,也不能离开处于社会历史之维的人与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来抽象地理解自由、平等、公正等道德范畴,更不能离开充满矛盾的生活方式来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马克思的生命观赋予其道德...  相似文献   

7.
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一是“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二是“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三是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和谐思维方式;四是以立基于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五是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8.
宪政即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而创构特定价值坐标的治政理念以及由此为原则而建立起国家的政治治理实体与方略.宪政的基本构成有三:建立共和政体和民主政制,制定以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建立国家政权和政府;宪政设计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分配权利并如何维护和保障人人平等的存在人权和生存权利?哪些人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制衡国家权力?对此三者谋求真正解决,必以对人、欲、权予以宪政定位为前提,这就涉及宪政伦理学:政治和法律只能运用价值尺度,追求价值实现;只有宪政伦理学,才能够为国家宪政设计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石,创造伦理理想,提供价值尺度、价值导向系统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9.
权利新论     
长期以来,"权利"一直是一个内涵空无而外延不定的概念,因而,要重构当代权利伦理学,为社会提供更人性的治理方略,须重新探讨"权利"概念本身,由此发现"权利"自身所蕴含的基本问题:一是权利来源于人的存在人权,并由其存在人权的生存转化与生成;二是权利的构成本质是利益,权利向利益实现的行动本质是责任;三是权利的行动指向是对利益的实现,其行动展开的自我规范是责任,其行动展开的外在规训,即普遍平等的分配原则体系和法治规范体系;四是对等的责任构成权利的自身限度,他者(他人、物、自然和生命)的权利,构成了权利的外在限度;五是基本权利之行动展开的一般方式是不作为,非基本权利之行动展开的一般方式是作为。  相似文献   

10.
人道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人人之道。人道构成所追求者乃自由,因而,自由构成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以此为参照,异化的本质呈现就是消灭人的自由,所以,异化是最根本的不人道。而根本的异化,就是专制,专制是人道、平等、公正的天敌。消灭异化的前提,是消灭专制,消灭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人人平等的经济权利和财产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并非来自理性的制度,它是自生自发地通过社会演进而形成的社会秩序.而民法作为市民社会交往的规则,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正是这种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体现.在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中,自由是一种免于强制的个人自由,这是一种消极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在市民社会,市民以追求私益为根本,为达至此目的,自由是市民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民法的基本理念的基础性价值或内在价值均为自由,其中,私法自治是民法的精髓,是自由的集中体现.民法是权利本位法,民法中的绝大多数制度和规则无不折射出市民社会对自由的内在要求.民法的终极目的是维护私权,而维护私权就是维护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新伦理学》把美德看成是道德实现的途径,这一思路正好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始到麦金太尔仍在发扬光大的错误传统的继承。因为,道德追求自我利益,讲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是在限制自由中获得相对自由,所以道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底线,它现实地构成了美德的基础:没有道德感,缺乏道德能力与作为的人,难有美德之自我要求。美德追求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讲求超越权利的限度而履行份外之义务,是在创造个性自由的行动中实现和享受更高水准的个性自由。所以,美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高线,它真实地构成了对道德的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道德成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生存行为都涉及到以最小付出实现最大收益的经济学问题,因而,行为追求道德作为或放逐道德作为,都需要支付道德成本。行为支付道德成本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边际效应原理,即行为持续追求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减规律和递增规律;反之,行为持续放逐道德作为,其所支付的道德边际成本和所实现的道德边际收益,分别遵循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的现代性反思: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德建设应以自由、平等、民主为价值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道德建设的合理性根据;中国道德建设应以有效制度为枢纽,以社会正义为核心,以基准道德为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要有效运行,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没有道德,法治并不能独立地支撑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尊重别人利益和权利为前提的、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新道德观必将形成,从而保证市场功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7.
美的力量,就是把人们从那种自我施加的种种束缚限制中解放出来的力量.对美的追求,也就是对解放的追求.审美能力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的一种感性动力,其所起的作用则是不变的,它是一个常数.现代美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以美感经验为研究中心,通过美感经验来研究人,研究人的一切表现和创造物.现代美学,作为一门以美感经验为中心,通过美感经验来研究人、研究人的活动及其成果,特别是研究美和审美行为以及它们对人(包括个人和社会)的作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其运用纯粹理性的方式对意志自由和至善做出了深刻的论述.而在近代以来,人们充分挖掘理性的同时,依然认识到追求至善是人的自身的目的所在.对道德至善与意志自由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意志自由是实现道德至善不可缺少的前提,并且实现道德至善又是意志自由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时尚文化存在着现代与传统、个人与群体、理性与非理性、审丑与审美、一元与多元、自由与规范、平等与差异等要素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系列本质性的悖论.这些悖论既是时尚文化存在的内在力量,也是时尚文化处于某些困境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平等,是弱者的呼声与呐喊。平等价值的追求史,是弱势群体的斗争史。平等权的发展史,是从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进化史;本文将在阐述平等与平等权的内涵的前提下,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证成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权保护体系,既应涵括抽象层面的绝对平等与具体层面的相对平等的有机融合,又应容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制度正义上的相对统一。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平等权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应通过实践层面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工作的改进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